[1] |
牛一迪, 蔡体久. 大兴安岭北部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3): 349-363. |
[2] |
杨安娜, 李曾燕, 牟凌, 杨柏钰, 赛碧乐, 张立, 张增可, 王万胜, 杜运才, 由文辉, 阎恩荣. 上海大金山岛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3): 377-389. |
[3] |
贺强. 生物互作与全球变化下的生态系统动态: 从理论到应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0): 1075-1093. |
[4] |
秦浩, 张殷波, 董刚, 张峰. 山西关帝山森林群落物种、谱系和功能多样性海拔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9): 762-773. |
[5] |
汲玉河, 郭柯, 倪健, 徐小牛, 王志高, 王树东. 安徽省森林碳储量现状及固碳潜力[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4): 395-404. |
[6] |
刘庆艳, 王国栋, 姜明, 吕宪国, 娄彦景. 三江平原沟渠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 17-26. |
[7] |
孙宝伟, 杨晓东, 张志浩, 马文济, 黄海侠, 阎恩荣.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碳库与植被碳归还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9): 803-810. |
[8] |
杨晓东,阎恩荣,张志浩,孙宝伟,黄海侠,Ali ARSHAD,马文济,史青茹.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阶段共有种的树木构型[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7): 611-619. |
[9] |
王彦荣, 杨磊, 胡小文. 埋藏条件下3种干旱荒漠植物的种子休眠释放和土壤种子库[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8): 774-780. |
[10] |
于顺利, 方伟伟. 种子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8): 918-922. |
[11] |
王国栋, 吕宪国, 姜明, 王铭, 赵魁义, 娄彦景. 三江平原恢复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8): 763-773. |
[12] |
闫兴富, 杜茜, 石淳, 周立彪, 张靠稳. 六盘山区辽东栎的实生苗更新及其影响因子[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9): 914-925. |
[13] |
尹华军, 程新颖, 赖挺, 林波, 刘庆. 川西亚高山65年人工云杉林种子雨、种子库和幼苗定居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1): 35-44. |
[14] |
宋同清, 彭晚霞, 曾馥平, 王克林, 覃文更, 谭卫宁, 刘璐, 杜虎, 鹿士杨. 木论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群落空间格局及环境解释[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3): 298-308. |
[15] |
王硕, 高贤明, 王瑾芳, 党伟光. 紫茎泽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幼苗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2): 380-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