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牛一迪, 蔡体久. 大兴安岭北部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3): 349-363. |
[2] |
杨安娜, 李曾燕, 牟凌, 杨柏钰, 赛碧乐, 张立, 张增可, 王万胜, 杜运才, 由文辉, 阎恩荣. 上海大金山岛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3): 377-389. |
[3] |
张零念, 朱贵青, 杨宽, 刘星月, 巩合德, 郑丽. 滇中云南杨梅灌丛主要木本植物生态位与种间联结[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1): 1400-1410. |
[4] |
贺强. 生物互作与全球变化下的生态系统动态: 从理论到应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0): 1075-1093. |
[5] |
秦浩, 张殷波, 董刚, 张峰. 山西关帝山森林群落物种、谱系和功能多样性海拔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9): 762-773. |
[6] |
龚容, 高琼, 王亚林. 围封对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群落种间关联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6): 554-563. |
[7] |
汲玉河, 郭柯, 倪健, 徐小牛, 王志高, 王树东. 安徽省森林碳储量现状及固碳潜力[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4): 395-404. |
[8] |
贾呈鑫卓, 李帅锋, 苏建荣, 苏磊. 择伐对思茅松天然林乔木种间与种内关系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2): 1296-1306. |
[9] |
孙宝伟, 杨晓东, 张志浩, 马文济, 黄海侠, 阎恩荣.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碳库与植被碳归还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9): 803-810. |
[10] |
杨晓东,阎恩荣,张志浩,孙宝伟,黄海侠,Ali ARSHAD,马文济,史青茹.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阶段共有种的树木构型[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7): 611-619. |
[11] |
宋同清, 彭晚霞, 曾馥平, 王克林, 覃文更, 谭卫宁, 刘璐, 杜虎, 鹿士杨. 木论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群落空间格局及环境解释[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3): 298-308. |
[12] |
胡楠, 范玉龙, 丁圣彦, 卢训令.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乔木植物功能型分类[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5): 1104-1115. |
[13] |
朱源, 康慕谊, 江源, 刘全儒. 贺兰山木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3): 574-581. |
[14] |
阎恩荣, 王希华, 周武. 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植物群落的N:P化学计量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1): 13-22. |
[15] |
乔秀娟, 曹敏, 林华. 西双版纳不同林龄次生植物群落优势树种的热值[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2): 326-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