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报 ›› 2025, Vol. 49 ›› Issue (5): 1-0.DOI: 10.17521/cjpe.2024.0177 cstr: 32100.14.cjpe.2024.0177
• •
王秀媛1,2,张伟2,申磊2,刘婷婷2,尉雯雯2,张帅2
收稿日期:
2024-05-28
修回日期:
2024-10-06
出版日期:
2025-05-20
发布日期:
2024-10-11
WANG Xiuyuan1,2,ZHANG Wei1,SHEN Lei1,LIU Tingting1,WEI Wenwen1,ZHANG Shuai1
Received:
2024-05-28
Revised:
2024-10-06
Online:
2025-05-20
Published:
2024-10-11
摘要: 为了解新型果豆复合系统种间竞争策略, 寻找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果豆复合种植搭配, 设置塞外红(Malus pumila 'Saiwaihong')-大豆(Glycine max)种植模式。通过对塞外红-大豆复合系统根长密度(RLD)、比根长(SRL)、根垂直中心、竞争能力指数、种间相对竞争能力的研究, 揭示塞外红-大豆复合系统种间竞争策略。结果显示: 间作果树、大豆RLD均低于单作, SRL趋势相反。大豆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壤深度、距树150-200 cm处, 随土壤深度增加、距树距离减少而降低。间作塞外红根系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壤深度, 随生育时期推移, 细根垂直中心下移幅度增大。塞外红-大豆复合系统中各植物采取不同种间竞争策略。大豆细根通过提高SRL, 降低根质量的方式在复合系统表层土壤中成为强势竞争者; 间作塞外红采取下移根系分布中心、延长根长、增加根质量的方式减少与间作大豆生态位重叠和资源竞争。塞外红整体的种间相对竞争能力强于大豆, 但在表土层依然有大豆竞争能力指数强于塞外红的情况发生。间作大豆产量比单作降低了34.12%, 塞外红产量无显著差异, 复合系统土地当量比(LER)、收益当量比(IER)均大于1。说明塞外红-大豆复合系统地下竞争较弱, 具有良好间作优势, 适宜新疆种植。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区农林复合系统种植选择提供参考。
王秀媛 张伟 申磊 刘婷婷 尉雯雯 张帅. 塞外红-大豆复合系统根系时空分布与种间竞争策略.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5): 1-0. DOI: 10.17521/cjpe.2024.0177
WANG Xiuyuan ZHANG Wei SHEN Lei LIU Tingting WEI Wenwen ZHANG Shuai.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root system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strategy in Malus pumila ‘Saiwaihong’ - Glycine max agroforestry system.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25, 49(5): 1-0. DOI: 10.17521/cjpe.2024.0177
[1] | 牛云明, 贾国栋, 王欣, 刘子赫. 庐山不同海拔植物蒸腾水龄动态及用水策略[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9): 1104-1117. |
[2] | 廖丹, 王艺彤, 雷晶晶, 王映霓, 张新娜, 王娟. 雌雄异株克隆植物髭脉槭对种间竞争的性别差异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2): 1623-1636. |
[3] | 柳牧青, 杨小凤, 石钰铭, 刘雨薇, 李小蒙, 廖万金. 模拟酸雨对入侵植物豚草与伴生种鬼针草竞争关系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8): 932-940. |
[4] | 葛蔚, 汪芳, 柴超. 氮和磷浓度对中肋骨条藻和锥状斯氏藻种间竞争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7): 697-704. |
[5] | 葛俊, 邢福. 克隆植物对种间竞争的适应策略[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6): 587-596. |
[6] | 马理辉,吴普特,汪有科.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密植枣林随树龄变化的根系空间分布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4): 292-301. |
[7] | 顾东祥, 汤亮, 徐其军, 雷晓俊, 曹卫星, 朱艳. 水氮处理下不同品种水稻根系生长分布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5): 558-566. |
[8] | 赵晓玮, 唐学玺, 王悠. 两种海洋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和米氏凯伦藻之间的相互作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5): 958-965. |
[9] | 晨乐木格, 刘茂松, 黄峥, 陈斌, 张明娟, 徐驰. 我国西北地区芨芨草-苦豆子群落根系分布与种间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4): 748-754. |
[10] | 唐罗忠, 黄宝龙, 生原喜久雄, 户田浩人. 高水位条件下池杉根系的生态适应机制和膝根的呼吸特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6): 1258-1267. |
[11] | 王昆, 刘颖慧, 高琼, 莫兴国. 植物根系水力再分配模型参数分析与尺度转换[J].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30(6): 969-975. |
[12] | 杜峰, 梁宗锁, 山仑, 陈小燕. 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猪毛蒿种内、种间竞争[J].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30(4): 601-609. |
[13] | 段仁燕, 王孝安. 太白红杉种内和种间竞争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29(2): 242-250. |
[14] | 刘登义, Lars Ericson. 种间竞争梯度对白车轴草与其病原菌白车轴草单孢锈菌相互作用的影响(英文) 刘登义 Lars Ericson[J].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3): 334-350. |
[15] | 邹春静, 徐文铎. 沙地云杉种内、种间竞争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3): 269-27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