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戴允泽1,王晶晶2,滕臻3,徐小牛4
收稿日期:
2024-11-20
修回日期:
2025-02-11
发布日期:
2025-02-26
Yunze Dai1,Jingjing Wang2,Zhen Teng3,Xiaoniu Xu4
Received:
2024-11-20
Revised:
2025-02-11
摘要: 近代工农业发展引起的生态系统活性氮(N)和磷(P)输入可以通过影响土壤团聚体结构及稳定,改变土壤储碳能力。目前,亚热带地区还缺少关于模拟N、P沉降的土壤团聚体观测研究,且较少关注P与N的相互作用。为了探明生态系统N富集及其与P沉降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土壤团聚体固碳机制,在中国南方亚热带森林中进行了连续7年的N、P添加试验,试验设计了对照(CK,0 kg N·hm-2a-1)、低氮添加(LN,50 kg N·hm-2a-1)、氮添加(N,100 kg N·hm-2 a-1)、氮磷添加(N+P,100 kg N·hm-2 a-1+50 kg P·hm-2 a-1) 4个处理,测定了土壤性质、土壤团聚体及其C、N组分和各粒级团聚体C、N稳定同位素。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大团聚体(>250 μm)是土壤优势粒级占土壤总重量的83~87%,LN处理增加大团聚体形成和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MGD),而N和N+P处理小幅降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p>0.05)。本地区N富集主要通过增加各粒级团聚体C、N浓度来增加团聚体C、N含量,新增有机质主要富集在大团聚体中。大团聚体主要新增高碳氮比、富δ13C的有机质。相比于低N添加,过量的N输入不利于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及其C固存。在N处理条件下,添加 P并未显著改变本地区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组分(p>0.05)。 N、P添加下,常绿阔叶林土壤C、N、P总含量对土壤团聚体形成没有促进作用(p>0.05),而土壤pH的显著降低对团聚体C、N含量增加有显著的促进意义(p<0.05)。这项研究结果增加了我们对团聚体变化机制的了解,从而对预测未来N、P沉降下常绿阔叶林和其他条件相似地区的土壤碳汇潜力有重要参考价值。
戴允泽 王晶晶 滕臻 徐小牛. 氮磷添加对常绿阔叶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DOI: 10.17521/cjpe.2024.0417
Yunze Dai Jingjing Wang Zhen Teng Xiaoniu Xu. Effec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dditions on the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 and their carbon and nitrogen in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s.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4.0417
[1] | 刘世忠 张倩媚 张德强 刘菊秀 褚国伟 李跃林. 1999-2015年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长期监测样地的植物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数据集[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典型生态系统数据集): 1-0. |
[2] | 颜辰亦, 龚吉蕊, 张斯琦, 张魏圆, 董学德, 胡宇霞, 杨贵森. 氮添加对内蒙古温带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2): 229-241. |
[3] | 兰光飞, 张强, 陈相标, 陈仕东, 熊德成, 刘小飞, 杨智杰, 杨玉盛. 中亚热带格氏栲林凋落物季节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2): 1589-1601. |
[4] | 郑亚纹, 樊海东, 刘立斌, 倪健. 基于高精度遥感影像和精细植被踏查的金华北山植被制图[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1): 1471-1485. |
[5] | 陈昭铨, 王明慧, 胡子涵, 郎学东, 何云琼, 刘万德.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的群落构建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 68-79. |
[6] | 仲琦, 李曾燕, 马炜, 况雨潇, 邱岭军, 黎蕴洁, 涂利华. 氮添加和凋落物处理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5): 629-643. |
[7] | 朱华. 云南常绿阔叶林的植被地理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3): 224-241. |
[8] | 李帅锋, 郎学东, 黄小波, 王艳红, 刘万德, 徐崇华, 苏建荣. 云南普洱30 hm2季风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群丛数量分类[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3): 236-247. |
[9] | 王艳红, 李帅锋, 郎学东, 黄小波, 刘万德, 徐崇华, 苏建荣. 地形异质性对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10): 1015-1027. |
[10] | 莫丹, 王振孟, 左有璐, 向双.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幼树阶段抽枝展叶的权衡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10): 995-1006. |
[11] | 曹登超, 高霄鹏, 李磊, 桂东伟, 曾凡江, 匡文浓, 尹明远, 李言言, 艾力•甫拉提. 氮磷添加对昆仑山北坡高山草地N2O排放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2): 165-173. |
[12] | 王雪, 陈光水, 闫晓俊, 陈廷廷, 姜琦, 陈宇辉, 范爱连, 贾林巧, 熊德成, 黄锦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89种木本植物一级根直径的变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11): 969-978. |
[13] | 樊海东, 陈海燕, 吴雁南, 刘建峰, 徐德宇, 曹嘉瑜, 袁泉, 谭斌, 刘晓彤, 徐佳, 王国敏, 韩文娟, 刘立斌, 倪健. 金华北山南坡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10): 921-928. |
[14] | 辜翔, 张仕吉, 刘兆丹, 李雷达, 陈金磊, 王留芳, 方晰. 中亚热带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5): 595-608. |
[15] | 邹顺, 周国逸, 张倩媚, 徐姗, 熊鑫, 夏艳菊, 刘世忠, 孟泽, 褚国伟. 1992-2015年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动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4): 442-45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