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邓晓铃, 艾灵, 黄兴洲, 吴福忠, 徐绮雯, 朱晶晶, 倪祥银
收稿日期:
2025-01-19
修回日期:
2025-06-15
Xiaoling Deng, Ai Ling, Xingzhou Huang, WU Fu-Zhong, Qiwen Xu Xu Qiwen, Zhu Jingjing, NI Xiang-Yin
Received:
2025-01-19
Revised:
2025-06-15
摘要: 【目的】冷水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和热水溶性有机碳(Hot-water extractable carbon, HWEC)是活跃碳库的重要组分, 可从凋落叶中快速释放并被土壤微生物同化, 参与土壤有机质形成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传统观点认为, 凋落物底物质量和形态学性状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 DOC和HWEC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主要通过淋溶损失释放, 但凋落叶底物质量和形态性状如何影响DOC和HWEC释放速率仍不清楚。【方法】本研究以亚热带森林21个常见树种凋落叶为研究对象, 通过214天的野外原位分解实验, 运用一阶指数动力学方程, 分析了不同底物质量和形态学性状的凋落叶分解过程中DOC和HWEC释放速率。【主要结果】不同底物质量的凋落叶DOC与HWEC释放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 < 0.01), 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014~0.123和0.017~0.130。凋落叶DOC和HWEC释放速率与纤维素、磷(phosphorus, P)含量呈显著相关(p < 0.05), 与累计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 < 0.01), 其中累计降水量分别解释了DOC和HWEC释放速率30.3%和30.5%的变异。相反, 凋落叶DOC和HWEC释放速率与形态学性状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 DOC和HWEC释放速率不仅受降水和温度等环境因子的显著影响, 同时也受到凋落叶底物质量的调控, 但受形态学性状的影响较弱, 这对深入认识亚热带森林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邓晓铃, 艾灵, 黄兴洲, 吴福忠, 徐绮雯, 朱晶晶, 倪祥银. 亚热带森林21种凋落叶冷水溶性和热水溶性有机碳释放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 DOI: 10.17521/cjpe.2025.0029
Xiaoling Deng, Ai Ling, Xingzhou Huang, WU Fu-Zhong, Qiwen Xu Xu Qiwen, Zhu Jingjing, NI Xiang-Yin. Release rate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dissolved and hot-water extractable organic carbon during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21 tree specie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5.0029
[1] | 邱丹妮, 彭清清, 张慧玲, 温辉辉, 吴福忠.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乔木树种对蚂蚁群落季节性动态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预发表): 1-. |
[2] | 冉佳鑫, 张宇辉, 王云, 杨智杰, 毛超. 增温和氮磷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凋落物溶解有机碳生物可降解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9): 1232-1242. |
[3] | 陆啸飞, 覃张芬, 王斌, 旷远文. 氮添加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植物-土壤植硅体碳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0): 1302-1311. |
[4] | 张慧玲, 张耀艺, 彭清清, 杨静, 倪祥银, 吴福忠. 中亚热带同质园不同生活型树种微量元素重吸收效率的差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7): 978-987. |
[5] | 仲琦, 李曾燕, 马炜, 况雨潇, 邱岭军, 黎蕴洁, 涂利华. 氮添加和凋落物处理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5): 629-643. |
[6] | 万春燕, 余俊瑞, 朱师丹. 喀斯特与非喀斯特森林乔木叶性状及其相关性网络的差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0): 1386-1397. |
[7] | 吴秋霞, 吴福忠, 胡仪, 康自佳, 张耀艺, 杨静, 岳楷, 倪祥银, 杨玉盛. 亚热带同质园11个树种新老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7): 771-779. |
[8] | 李耀琪, 王志恒. 植物叶片形态的生态功能、地理分布与成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0): 1154-1172. |
[9] | 曹嘉瑜, 刘建峰, 袁泉, 徐德宇, 樊海东, 陈海燕, 谭斌, 刘立斌, 叶铎, 倪健. 森林与灌丛的灌木性状揭示不同的生活策略[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7): 715-729. |
[10] | 陈思路, 蔡劲松, 林成芳, 宋豪威, 杨玉盛. 亚热带不同树种凋落叶分解对氮添加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3): 214-227. |
[11] | 梅孔灿, 程蕾, 张秋芳, 林开淼, 周嘉聪, 曾泉鑫, 吴玥, 徐建国, 周锦容, 陈岳民. 不同植物来源可溶性有机质对亚热带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12): 1273-1284. |
[12] | 车俭, 郑洁, 蒋娅, 金毅, 乙引. 中国亚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常绿和落叶木本被子植物谱系结构及生态习性差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10): 1007-1014. |
[13] | 张振振, 赵平, 张锦秀, 斯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散孔材和环孔材树种导管及叶片功能性状的比较[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2): 131-138. |
[14] | 陈文静, 贡璐, 刘雨桐. 季节性雪被对天山雪岭云杉凋落叶分解和碳氮磷释放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4): 487-497. |
[15] | 罗丹丹, 王传宽, 金鹰. 植物水分调节对策: 等水与非等水行为[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9): 1020-103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