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光进1,郭垚鑫1,任成杰2,王俊3,岳明4,赵发珠3
收稿日期:
2025-01-21
修回日期:
2025-04-02
发布日期:
2025-04-09
wu guangjin1,垚鑫 郭Chengjie Ren3,Jun Wang4,Ming YUE5,Fazhu Zhao5
Received:
2025-01-21
Revised:
2025-04-02
摘要: 探究秦岭北麓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高精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秦岭土壤碳库准确评价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区典型植被类型阔叶林、针叶林、灌丛、草地、耕地为对象,基于431个样点所获的大量土壤有机碳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法,评估了这5种不同植被类型0–100 cm土壤剖面上有机碳的分布规律,并结合路径分析研究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秦岭北麓地区,土壤表层0–10 cm有机碳含量达到峰值,其中阔叶林的平均有机碳含量最高为19.45 g/kg,相比之下,灌丛平均有机碳含量最低仅为14.50 g/kg,约为阔叶林的74.6%;在整个0–100 cm土壤剖面中,阔叶林、针叶林、灌丛、草地、耕地这五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布为2.60–37.27 g/kg、3.02–14.01 g/kg、4.41–13.38 g/kg、4.00–10.83 g/kg、3.05–14.31 g/kg,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7.32 g/kg、6.44 g/kg、6.95 g/kg、6.03 g/kg、5.90 g/kg,耕地平均有机碳含量最低,约为阔叶林的80.6%;在不同植被类型中,不同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不同的影响程度,地形(海拔、坡度、坡向)、植被覆盖状况(NDVI)、气候(年均温度、年均降水)、土壤理化性质(pH、总氮、总磷、总钾含量)、土壤质地(砂粒、粉粒、粘粒含量)等因子对阔叶林、针叶林、灌丛、草地、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的解释度分别为25%、30%、38%、59%和16%,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程度最大,其中年均温度、总氮含量是影响0-10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
吴光进 郭垚鑫 任成杰 王俊 岳明 赵发珠. 秦岭北麓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植物生态学报. DOI: 10.17521/cjpe.2025.0032
wu guangjin 垚鑫 郭 Chengjie Ren Jun Wang Ming YUE Fazhu Zhao.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 on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5.0032
[1] | 付照琦, 胡旭, 田沁瑞, 葛艳灵, 周红娟, 吴小云, 陈立欣. 晋西黄土区2种典型森林树种夜间液流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9): 1128-1142. |
[2] | 盘远方, 潘良浩, 邱思婷, 邱广龙, 苏治南, 史小芳, 范航清. 中国沿海红树林树高变异与环境适应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4): 483-495. |
[3] | 王丽萍, 乌俊杰, 柴勇, 李家华, 杨昌级, 赵士杰. 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2): 180-191. |
[4] | 王丽丽, 宋晓彤, 谷际岐, 邵小明. 西藏尖叶对齿藓形态特征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及响应策略[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0): 1351-1360. |
[5] | 李安艳, 黄先飞, 田源斌, 董继兴, 郑菲菲, 夏品华. 贵州草海草-藻型稳态转换过程中叶绿素a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8): 1171-1181. |
[6] | 赵孟娟, 金光泽, 刘志理. 阔叶红松林3种典型蕨类叶功能性状的垂直变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8): 1131-1143. |
[7] | 李晓田, 王铁娟, 韩文娟, 张丽, 张慧, 刘晓婷, 刘雅洁. 东阿拉善珍稀濒危植物绵刺种群结构与点格局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4): 506-514. |
[8] | 杨丽琳, 邢万秋, 王卫光, 曹明珠. 新安江源区杉木树干液流速率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4): 571-583. |
[9] | 赵镇贤, 陈银萍, 王立龙, 王彤彤, 李玉强. 河西走廊荒漠区不同功能类群植物叶片建成成本的比较[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1): 1551-1560. |
[10] | 张潇, 武娟娟, 贾国栋, 雷自然, 张龙齐, 刘锐, 吕相融, 代远萌. 降水控制对侧柏液流变化特征及其水分来源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1): 1585-1599. |
[11] | 郑宁, 李素英, 王鑫厅, 吕世海, 赵鹏程, 臧琛, 许玉珑, 何静, 秦文昊, 高恒睿. 基于环境因子对叶绿素影响的典型草原植物生活型优势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8): 951-960. |
[12] | 彭鑫, 金光泽. 植物特性和环境因子对阔叶红松林暗多样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6): 656-666. |
[13] | 王子龙, 胡斌, 包维楷, 李芳兰, 胡慧, 韦丹丹, 杨婷惠, 黎小娟. 西南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组分生物量的纬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5): 539-551. |
[14] | 王俐爽, 同小娟, 孟平, 张劲松, 刘沛荣, 李俊, 张静茹, 周宇. 辽西半干旱地区两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能量通量及蒸散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2): 1508-1522. |
[15] | 黄杰, 李晓玲, 王雪松, 杨进, 黄成名. 三峡库区不同消落带下中华蚊母树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8): 844-85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