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掷艺, 黄伟权, 胡婧妍, 王义越, 虞梦婕, 吴玉环
收稿日期:
2025-02-21
修回日期:
2025-06-06
接受日期:
2025-07-14
Zhao Zhi-Yi, HUANG Wei-Quan, HU Jing-Yan, WANG Yi-yue, Yu Mengjie, Yuhuan Wu
Received:
2025-02-21
Revised:
2025-06-06
Accepted:
2025-07-14
摘要: 泥炭沼泽湿地植物残体分解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过程,其分解速率和潜在机制对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植物残体分解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泥炭沼泽湿地植物残体分解的影响。微生物作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分解者,在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为微生物在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的阶段性、不平等性,并通过功能基因编码关键酶影响有机质分解。除此之外,植物残体质量、植物群落组成、土壤动物等生物因素,温度、水分、光照等非生物因素对植物残体分解与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植物残体分解过程。本文系统阐述了泥炭沼泽湿地植物残体分解过程、微生物及土壤酶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其他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泥炭沼泽湿地植物残体分解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调控机制,以期为揭示泥炭沼泽湿地碳循环和保护泥炭沼泽湿地提供,缓解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未来需进一步联系地上和地下部系统,探究植物、微生物、土壤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泥炭沼泽湿地生态系统。
赵掷艺, 黄伟权, 胡婧妍, 王义越, 虞梦婕, 吴玉环. 泥炭沼泽湿地植物残体分解及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 DOI: 10.17521/cjpe.2025.0066
Zhao Zhi-Yi, HUANG Wei-Quan, HU Jing-Yan, WANG Yi-yue, Yu Mengjie, Yuhuan Wu. Advances of plant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its microbial mechanisms in peatland.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5.0066
[1] | 赵珮杉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林龄和生态位对樟子松人工林地下真菌群落构建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关联): 1-0. |
[2] | 朱瑞德, 杨俊薇, 刘宵含, 陈冰瑞, 池秀莲, 田地, 杨光, 程蒙, 戴亚峰, 王诗文, 陈仲. 霍山石斛设施和林下栽培模式中养分对植物-微生物关联的调控[J]. , 2025, 49(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关联): 0-. |
[3] | 崔冬晴, 田晨, 宋慧敏, 鲁小名, 萨其日, 徐国庆, 杨培志, 白永飞, 田建卿. 典型草原优势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对长期放牧的响应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7): 1163-1176. |
[4] | 郭李琦, 闫晓蕾, 曹磊, 高景, 刘瑞强, 周旭辉. 树种菌根类型与根系性状对根际微生物网络复杂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4): 573-584. |
[5] | 李欣怡, 张丽芳, 吴友贵, 郭静, 兰荣光, 吕洪飞, 于明坚. 不同海拔高度下百山祖冷杉幼苗的生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4): 610-623. |
[6] | 李冬梅, 孙龙, 韩宇, 胡同欣, 杨光, 蔡慧颖. 计划火烧对红松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3): 379-392. |
[7] | 姚博, 陈云, 曹雯婕, 龚相文, 罗永清, 郑成卓, 王旭洋, 王正文, 李玉强. 呼伦贝尔退化沙地植被-土壤碳氮磷互馈关系及微生物驱动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59-73. |
[8] | 马录花, 孟宪超, 王贵强, 马子峰, 李以康, 李月梅, 周华坤, 张法伟, 林丽. 藓类结皮接种对三江源高寒草甸土壤性状和微生物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173-188. |
[9] | 李天琦, 曹继容, 柳小妮, 田思惠, 兰波兰, 邱颖, 薛建国, 张倩, 褚建民, 张淑敏, 黄建辉, 李凌浩, 王其兵.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酶化学计量与限制性养分对放牧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19-29. |
[10] | 徐嘉昕, 肖元明, 王小赟, 王雯莹, 马玉花, 李强峰, 周国英. 微生物菌肥与氮磷肥回补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159-172. |
[11] | 王麟, 李雪, 王愉, 王新, 胡小文, 杨梅, 朱剑霄. 不同配方种衣剂对高寒草地乡土草种种子生长与建植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118-128. |
[12] | 龙吉兰, 蒋铮, 刘定琴, 缪宇轩, 周灵燕, 冯颖, 裴佳宁, 刘瑞强, 周旭辉, 伏玉玲. 干旱下植物根系分泌物及其介导的根际激发效应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7): 817-827. |
[13] | 刘瑶, 钟全林, 徐朝斌, 程栋梁, 郑跃芳, 邹宇星, 张雪, 郑新杰, 周云若. 不同大小刨花楠细根功能性状与根际微环境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6): 744-759. |
[14] | 胡蝶, 蒋欣琪, 戴志聪, 陈戴一, 张雨, 祁珊珊, 杜道林.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入侵杂草南美蟛蜞菊对除草剂的耐受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5): 651-659. |
[15] | 王袼, 胡姝娅, 李阳, 陈晓鹏, 李红玉, 董宽虎, 何念鹏, 王常慧. 不同类型草原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温度敏感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4): 523-53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