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冯爽乙, 贺梓晴, 吴文宇, 曾曙才, 赵倩
收稿日期:2025-06-04
修回日期:2025-07-28
基金资助:FENG Shuang-Yi, HE Zi-Qing, WU Wen-Yu, ZENG Shu-Cai, ZHAO Qian
Received:2025-06-04
Revised:2025-07-28
Supported by:摘要: 【目的】根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关键器官。探究混交树种的根系互作关系,对揭示混交提高林分生产力的机理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幼苗盆栽为研究对象,设置根系无分隔(NB)、30μm尼龙膜分隔(MB)和塑料隔膜分隔(PB)的混种处理,且以杉木单种(MC)和火力楠单种(MM)为对照,分析不同处理下幼苗光合参数、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主要结果】结果表明:1)混种处理显著提高火力楠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P<0.05),但并未改变其净光合速率(Pn);2)与单种相比,混种显著提高杉木根系长度、干重、表面积、根平均直径、体积、组织密度和根尖数(P<0.05);3)PB处理下,火力楠根系长度、根系干重、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4)混种处理显著降低了火力楠的小细根(0.0<D≤0.5mm)长度、表面积和体积;5)混种处理下,杉木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而火力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丙二醛显著减少,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研究结果明确了杉木和火力楠互作对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混交林促进林木生长的原因,为高效培育杉木-火力楠人工混交林提供科学依据。
冯爽乙, 贺梓晴, 吴文宇, 曾曙才, 赵倩. 混种对杉木和醉香含笑光合特征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 DOI: 10.17521/cjpe.2025.0197
FENG Shuang-Yi, HE Zi-Qing, WU Wen-Yu, ZENG Shu-Cai, ZHAO Qian. Effects of mixed planting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root growth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d Michelia macclurei.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5.0197
| [1] | 赵常明, 熊高明, 申国珍, 葛结林, 徐文婷, 徐凯, 武元帅, 谢宗强. 2010年神农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长期监测样地植物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数据集[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8): 1215-1228. |
| [2] | 刘位会, 宋小艳, 才仁多杰, 丁路明, 王长庭. 退化程度对高寒草甸不同优势植物根系形态性状和生物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2): 1666-1682. |
| [3] | 祝维, 周欧, 孙一鸣, 古丽米热·依力哈木, 王亚飞, 杨红青, 贾黎明, 席本野. 混交林内毛白杨和刺槐根系吸水的动态生态位划分[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3): 389-403. |
| [4] | 李万年, 罗益敏, 黄则月, 杨梅. 望天树人工幼林混交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碳源利用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9): 1109-1124. |
| [5] | 冯印成, 王云琦, 王玉杰, 王凯, 王松年, 王杰帅. 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水汽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8): 890-903. |
| [6] | 秦江环, 张春雨, 赵秀海. 基于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土壤反馈的Janzen- Connell假说检验[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6): 624-631. |
| [7] | 郝建锋, 周润惠, 姚小兰, 喻静, 陈聪琳, 向琳, 王姚瑶, 苏天成, 齐锦秋. 二代野猪放牧对夹金山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2): 197-207. |
| [8] | 贺忠权, 刘长成, 蔡先立, 郭柯. 黔中高原喀斯特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及群落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6): 670-680. |
| [9] | 贺露炎, 侯满福, 唐伟, 刘雨婷, 赵俊. 滇东菌子山喀斯特森林的植被类型及其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2): 1380-1390. |
| [10] | 王进, 朱江, 艾训儒, 姚兰, 黄小, 吴漫玲, 朱强, 洪建峰. 湖北星斗山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5): 447-457. |
| [11] | 邹显花, 胡亚楠, 韦丹, 陈思同, 吴鹏飞, 马祥庆. 磷高效利用杉木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2): 139-151. |
| [12] | 高思涵, 葛珏希, 周李奕, 朱宝琳, 葛星宇, 李凯, 倪健. 测定森林树木叶面积的最适叶片数是多少?[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9): 917-925. |
| [13] | 孟令君, 姚杰, 秦江环, 范春雨, 张春雨, 赵秀海.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乔木幼苗组成及其密度格局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6): 653-662. |
| [14] | 辜翔, 张仕吉, 刘兆丹, 李雷达, 陈金磊, 王留芳, 方晰. 中亚热带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5): 595-608. |
| [15] | 马明哲, 申国珍, 熊高明, 赵常明, 徐文婷, 周友兵, 谢宗强. 神农架自然遗产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特点和代表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11): 1127-1139.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