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盘远方, 潘良浩, 邱思婷, 邱广龙, 苏治南, 史小芳, 范航清. 中国沿海红树林树高变异与环境适应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4): 483-495. |
[2] |
李安艳, 黄先飞, 田源斌, 董继兴, 郑菲菲, 夏品华. 贵州草海草-藻型稳态转换过程中叶绿素a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8): 1171-1181. |
[3] |
赵孟娟, 金光泽, 刘志理. 阔叶红松林3种典型蕨类叶功能性状的垂直变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8): 1131-1143. |
[4] |
王嘉仪, 王襄平, 徐程扬, 夏新莉, 谢宗强, 冯飞, 樊大勇. 北京市行道树绒毛梣的水力结构对城市不透水表面比例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7): 998-1009. |
[5] |
杨丽琳, 邢万秋, 王卫光, 曹明珠. 新安江源区杉木树干液流速率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4): 571-583. |
[6] |
张潇, 武娟娟, 贾国栋, 雷自然, 张龙齐, 刘锐, 吕相融, 代远萌. 降水控制对侧柏液流变化特征及其水分来源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1): 1585-1599. |
[7] |
赵镇贤, 陈银萍, 王立龙, 王彤彤, 李玉强. 河西走廊荒漠区不同功能类群植物叶片建成成本的比较[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1): 1551-1560. |
[8] |
郑宁, 李素英, 王鑫厅, 吕世海, 赵鹏程, 臧琛, 许玉珑, 何静, 秦文昊, 高恒睿. 基于环境因子对叶绿素影响的典型草原植物生活型优势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8): 951-960. |
[9] |
彭鑫, 金光泽. 植物特性和环境因子对阔叶红松林暗多样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6): 656-666. |
[10] |
王子龙, 胡斌, 包维楷, 李芳兰, 胡慧, 韦丹丹, 杨婷惠, 黎小娟. 西南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组分生物量的纬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5): 539-551. |
[11] |
马艳泽, 杨熙来, 徐彦森, 冯兆忠. 四种常见树木叶片光合模型关键参数对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3): 321-329. |
[12] |
王俐爽, 同小娟, 孟平, 张劲松, 刘沛荣, 李俊, 张静茹, 周宇. 辽西半干旱地区两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能量通量及蒸散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2): 1508-1522. |
[13] |
黄杰, 李晓玲, 王雪松, 杨进, 黄成名. 三峡库区不同消落带下中华蚊母树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8): 844-859. |
[14] |
罗明没, 陈悦, 杨刚, 胡斌, 李玮, 陈槐. 若尔盖退化泥炭地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水位恢复的短期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5): 552-561. |
[15] |
汪子微, 万松泽, 蒋洪毛, 胡扬, 马书琴, 陈有超, 鲁旭阳. 青藏高原不同高寒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5): 528-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