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报 ›› 2025, Vol. 49 ›› Issue (3): 404-414.DOI: 10.17521/cjpe.2024.0236
• • 上一篇
李博文1,周阳1,吕静雅1,阿旺2,陈兰英2,刘世章3,伍晶3,吕汪汪1,孙建平1,贾跃凤4,赵矿5,汪诗平1
收稿日期:
2024-07-16
修回日期:
2024-12-18
出版日期:
2025-03-20
发布日期:
2025-01-02
Bo-Wen LI1,Yang Zhou2,Jingya Lv2,Wang A3,Lanying Chen3,Shizhang Liu4,Jing Wu4,Wangwang Lv2, 5,Yuefeng Jia6,Kuang Zhao7,Shi-Ping Wang
Received:
2024-07-16
Revised:
2024-12-18
Online:
2025-03-20
Published:
2025-01-02
摘要: 山体物种丰富度及其海拔格局研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以往研究较多关注某个独立山体的物种丰富度, 而对区域尺度内物种丰富度海拔格局的研究多是基于公路沿线或山脚监测的结果, 忽略了山体垂直带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该研究在珠穆朗玛峰绒布河流域选取河流两岸基带海拔分布范围为3 785–5 155 m的8个山体, 结合样线法和样方法调查了8个山体垂直带的物种丰富度。研究表明: (1)共记录了81种植物物种, 其中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西藏早熟禾(Poa tibetica)、藓状雪灵芝(Arenaria bryophylla)和笔直黄耆(Astragalus strictus)等在整个流域的8个山体上均有记录; (2)流域尺度上, 单位面积(1 m2)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呈单峰曲线分布。而在各独立山体上, 单位面积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模式不尽相同, 既有U型分布、正相关, 也有无显著关系的模式; (3)整体上, 山体下部区域的累计物种丰富度要低于山体中上部的累计物种丰富度, 山体阴坡的单位面积物种丰富度要高于山体阳坡。该研究揭示了山体山脚基带的物种丰富度和整个山体的物种丰富度相差很大, 仅在公路沿线或山脚基带处的植物调查会大大低估整个山体的物种丰富度13.5%–54.8%。因此, 需要更多开展青藏高原山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在山体空间尺度上分布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和机制的研究。
李博文 周阳 吕静雅 阿旺 陈兰英 刘世章 伍晶 吕汪汪 孙建平 贾跃凤 赵矿 汪诗平. 山脚基带调查低估了青藏高原山地物种丰富度: 以珠峰绒布河流域山体垂直带为例.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3): 404-414. DOI: 10.17521/cjpe.2024.0236
Bo-Wen LI Yang Zhou Jingya Lv Wang A Lanying Chen Shizhang Liu Jing Wu Wangwang Lv Yuefeng Jia Kuang Zhao Shi-Ping Wang. Underestimation of mountain species richness on the Qingzang Plateau when using base zone surveys: a case study of mountain vertical vegetation spectrum in the Rongbu River watershed.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25, 49(3): 404-414. DOI: 10.17521/cjpe.2024.0236
[1] | 陈炫铮, 朱耀军, 高居娟, 刘一凡, 王荣, 方涛, 罗芳丽, 薛伟, 于飞海. 植物-土壤反馈时空变异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8): 955-966. |
[2] | 赵长兴, 赵维俊, 张兴林, 刘思敏, 牟文博, 刘金荣.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种群种内竞争与促进作用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9): 1027-1037. |
[3] | 陈世苹, 游翠海, 胡中民, 陈智, 张雷明, 王秋凤.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4): 291-304. |
[4] | 韦博良, 袁志良, 牛帅, 刘霞, 贾宏汝, 叶永忠. 河南省宝天曼锐齿槲栎林树木死亡对空间格局及种间相关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4): 430-438. |
[5] | 葛结林, 熊高明, 李家湘, 徐文婷, 赵常明, 卢志军, 李跃林, 谢宗强. 中国南方灌丛凋落物现存量[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1): 5-13. |
[6] | 张炜平,潘莎,贾昕,储诚进,肖洒,林玥,白燕远,王根轩. 植物间正相互作用对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基于个体模型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6): 571-582. |
[7] | 徐丽,于书霞,何念鹏,温学发,石培礼,张扬建,代景忠,王若梦.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11): 988-997. |
[8] | 黄运峰,丁易,臧润国,李小成,邹正冲,韩文涛.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低地雨林树木的空间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4): 269-280. |
[9] | 宋同清, 彭晚霞, 曾馥平, 王克林, 覃文更, 谭卫宁, 刘璐, 杜虎, 鹿士杨. 木论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群落空间格局及环境解释[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3): 298-308. |
[10] | 喻泓, 杨晓晖, 慈龙骏. 地表火对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1): 71-80. |
[11] | 林玥, 任坚毅, 岳明. 太白山红桦种群结构与空间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6): 1335-1345. |
[12] | 李增加, 马友鑫, 李红梅, 彭明春, 刘文俊.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地形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5): 1091-1103. |
[13] | 奚为民, PEET Robert K.. 美国东部杜克森林长期定位研究综述[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2): 299-318. |
[14] | 郝占庆, 李步杭, 张健, 王绪高, 叶吉, 姚晓琳.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样地(CBS):群落组成与结构[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2): 238-250. |
[15] | 张志东, 臧润国.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天然林景观中木本植物功能型分布的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6): 1092-110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