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报 ›› 2025, Vol. 49 ›› Issue (7): 1-.DOI: 10.17521/cjpe.2024.0242
• • 上一篇
宋垚彬, 董鸣, 于飞海, 叶学华, 刘建
收稿日期:
2024-07-24
修回日期:
2025-04-25
出版日期:
2025-07-20
Song Yao-Bin, DONG Ming, YU Fei-Hai, YE Xuehua, LIU Jian
Received:
2024-07-24
Revised:
2025-04-25
Online:
2025-07-20
摘要: 克隆性是生物在自然状态下自发地通过克隆生长或克隆生殖产生与自身基因型相同的具有独立性或潜在独立性子代个体的习性。具有克隆性的植物是克隆植物,它广泛存在于各类生态系统中,并在草原、冻原、湿地、竹林等许多生态系统中占据优势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探讨克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效应,及其适应意义,有助于全面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和服务的关键过程和因素,也有助于建立基于自然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和方案。本文从植物克隆性与克隆性状等基本概念出发,结合克隆植物生态学4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克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并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服务等方面综述了克隆植物的生态效应,总结了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的克隆植物生态学基础研究及其生态应用。最后,对克隆植物生态学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以下建议:以基于性状途径的响应-效应研究作为研究克隆植物生态学及植物克隆生态学的新范式;开展面向全球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重大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克隆植物生态学研究;回答在个体到生态系统多个组织层次上的克隆植物生态学、植物克隆生态学及其他相关的科学问题;加强群落及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克隆植物生态学研究;探究植物克隆性的谱系格局和分子演化过程。
宋垚彬, 董鸣, 于飞海, 叶学华, 刘建. 克隆植物生态学:响应与效应.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7): 1-. DOI: 10.17521/cjpe.2024.0242
Song Yao-Bin, DONG Ming, YU Fei-Hai, YE Xuehua, LIU Jian. Clonal plant ecology: Responses and effects.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25, 49(7): 1-. DOI: 10.17521/cjpe.2024.0242
[1] | 逯子佳, 王天瑞, 郑斯斯, 孟宏虎, 曹建国, Gregor Kozlowski, 宋以刚. 孑遗植物湖北枫杨的环境适应性遗传变异与遗传脆弱性[J]. , 2025, 49(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 |
[2] | 陈凯, 杨艳, 徐玲, 蒋忠华. 滇西南山地沿海拔梯度球花报春种子形态与萌发的变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7): 0-. |
[3] | 韩大勇, 李海燕, 张维, 杨允菲. 东北碱化草甸芦苇匍匐型分株超速生长过程及生理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2): 320-330. |
[4] | 廖丹, 王艺彤, 雷晶晶, 王映霓, 张新娜, 王娟. 雌雄异株克隆植物髭脉槭对种间竞争的性别差异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2): 1623-1636. |
[5] | 冯珊珊, 黄春晖, 唐梦云, 蒋维昕, 白天道. 细叶云南松针叶形态和显微性状地理变异及其环境解释[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8): 1116-1130. |
[6] | 杨丽婷, 谢燕燕, 左珂怡, 徐森, 谷瑞, 陈双林, 郭子武. 分株比例对异质光环境下美丽箬竹克隆系统光合生理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 88-101. |
[7] | 叶学华, 薛建国, 谢秀芳, 黄振英. 外部干扰对根茎型克隆植物甘草自然种群植株生长及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9): 951-961. |
[8] | 付伟, 武慧, 赵爱花, 郝志鹏, 陈保冬. 陆地生态系统氮沉降的生态效应: 研究进展与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5): 475-493. |
[9] | 白天道, 余春兰, 甘泽朝, 赖海荣, 杨隐超, 黄厚宸, 蒋维昕. 细叶云南松种实性状变异与地理气象因子的关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12): 1224-1235. |
[10] | 吴毅, 刘文耀, 宋亮, 陈曦, 卢华正, 李苏, 石贤萌. 基于林冠塔吊的附生植物生态学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5): 508-522. |
[11] | 周晓旋, 蔡玲玲, 傅梅萍, 洪礼伟, 沈英嘉, 李庆顺. 红树植物胎生现象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12): 1328-1343. |
[12] | 吴启美, 周启星. 大金发藓对土壤多氯联苯污染的生理生态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39(3): 275-282. |
[13] | 杨清培, 杨光耀, 宋庆妮, 施建敏, 欧阳明, 祁红艳, 方向民. 竹子扩张生态学研究: 过程、后效与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39(1): 110-124. |
[14] | 王意锟, 金爱武, 朱强根, 邱永华, 季新良, 张四海. 施肥对毛竹种群不同年龄分株间胸径大小关系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3): 289-297. |
[15] | 吴林坤, 林向民, 林文雄. 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3): 298-31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