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雨婷, 马松梅, 张丹, 张林, 王春成. 新疆同域分布梭梭和白梭梭多样性格局及其形成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 56-67. |
[2] |
杨玲, 梁思琪, 潘佳明, 韦金鑫, 丁涛, 蒋日红, 邵毅贞, 张宪春, 刘勇波, 向巧萍. 濒危植物百山祖冷杉和资源冷杉的物种划分及其遗传资源的保护[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2): 1629-1645. |
[3] |
张宏祥, 闻志彬, 王茜. 新疆野苹果种群遗传结构及其环境适应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9): 1098-1108. |
[4] |
卢晶, 马宗祺, 高鹏斐, 樊宝丽, 孙坤. 祁连山区演替先锋物种西藏沙棘的种群结构及动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5): 569-579. |
[5] |
陈天翌, 娄安如. 青藏高原东侧白桦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5): 561-568. |
[6] |
马和平, 王瑞红, 屈兴乐, 袁敏, 慕金勇, 李金航. 不同生境对藏东南地面生苔藓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5): 552-560. |
[7] |
杜军, 王文, 何志斌, 陈龙飞, 蔺鹏飞, 朱喜, 田全彦. 祁连山青海云杉物候表型的空间分异及其内在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8): 834-843. |
[8] |
王春成, 马松梅, 张丹, 王绍明. 柴达木野生黑果枸杞的空间遗传结构[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6): 661-668. |
[9] |
纪若璇, 于笑, 常远, 沈超, 白雪卡, 夏新莉, 尹伟伦, 刘超. 蒙古莸叶片解剖结构的地理种源变异及其对环境变化响应的意义[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3): 277-286. |
[10] |
白天道, 余春兰, 甘泽朝, 赖海荣, 杨隐超, 黄厚宸, 蒋维昕. 细叶云南松种实性状变异与地理气象因子的关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12): 1224-1235. |
[11] |
张新新, 王茜, 胡颖, 周玮, 陈晓阳, 胡新生. 植物边缘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5): 383-395. |
[12] |
张俪文, 韩广轩. 植物遗传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10): 977-989. |
[13] |
杨雪, 申俊芳, 赵念席, 高玉葆. 不同基因型羊草数量性状的可塑性及遗传分化[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3): 359-368. |
[14] |
李宝, 程雪寒, 吕利新. 西藏朗县地区不同龄级高山松林木径向生长对火干扰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6, 40(5): 436-446. |
[15] |
王锦楠, 陈进福, 陈武生, 周新洋, 许东, 李际红, 亓晓. 柴达木地区野生黑果枸杞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39(10): 1003-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