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舒韦维, 杨坤, 马俊旭, 闵惠琳, 陈琳, 刘士玲, 黄日逸, 明安刚, 明财道, 田祖为. 氮添加对红锥不同序级细根形态和化学性状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 103-112. |
[2] |
马常钦, 黄海龙, 彭政淋, 吴纯泽, 韦庆钰, 贾红涛, 卫星. 水曲柳雌雄株复叶类型及光合功能对不同生境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9): 1287-1297. |
[3] |
钟楠蝶, 王力, 肖杰, 王琼. 增温条件下花粉来源对红雉凤仙花生殖成功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4): 416-427. |
[4] |
杨丽婷, 谢燕燕, 左珂怡, 徐森, 谷瑞, 陈双林, 郭子武. 分株比例对异质光环境下美丽箬竹克隆系统光合生理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 88-101. |
[5] |
杜军, 王文, 何志斌, 陈龙飞, 蔺鹏飞, 朱喜, 田全彦. 祁连山青海云杉物候表型的空间分异及其内在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8): 834-843. |
[6] |
张自琰, 金光泽, 刘志理. 不同区域针叶年龄对红松叶性状及相关关系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3): 253-264. |
[7] |
叶学华, 薛建国, 谢秀芳, 黄振英. 外部干扰对根茎型克隆植物甘草自然种群植株生长及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9): 951-961. |
[8] |
杨雪, 申俊芳, 赵念席, 高玉葆. 不同基因型羊草数量性状的可塑性及遗传分化[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41(3): 359-368. |
[9] |
闫帮国, 刘刚才, 樊博, 何光熊, 史亮涛, 李纪潮, 纪中华. 干热河谷植物化学计量特征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39(8): 807-815. |
[10] |
熊慧, 马承恩, 李乐, 曾辉, 郭大立. 不同生境条件下蕨类和被子植物的气孔形态特征及其对光强变化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8): 868-877. |
[11] |
李西良,侯向阳,吴新宏,萨茹拉,纪磊,陈海军,刘志英,丁勇. 草甸草原羊草茎叶功能性状对长期过度放牧的可塑性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5): 440-451. |
[12] |
王意锟, 金爱武, 朱强根, 邱永华, 季新良, 张四海. 施肥对毛竹种群不同年龄分株间胸径大小关系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3): 289-297. |
[13] |
彭一可, 罗芳丽, 李红丽, 于飞海. 根状茎型植物扁秆荆三棱对土壤养分异质性尺度和对比度的生长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4): 335-343. |
[14] |
罗维成, 曾凡江, 刘波, 宋聪, 彭守兰, Stefan K. ARNDT. 疏叶骆驼刺母株与子株间的水分整合[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2): 164-172. |
[15] |
葛俊, 邢福. 克隆植物对种间竞争的适应策略[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6): 587-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