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韦鑫1,江蓝1,郑晨成1,朱静1,陈博1,李文周2,赖淑瑜3,刘金福1,何中声1
收稿日期:
2024-12-16
修回日期:
2025-02-18
出版日期:
2025-03-19
发布日期:
2025-03-19
xin wei1,Lan JIANG1,Zheng Chen-Cheng1,Jing JingZHU1,Chen Bo1,Li Wen zhou2,Lai Shu Yv3,Liu JinfuZhong-Sheng HE5
Received:
2024-12-16
Revised:
2025-02-18
Online:
2025-03-19
摘要: 摘 要 【目的】植物性系统是影响植物交配、遗传、进化与物种分布的重要繁殖特征,根据花器官雌蕊与雄蕊分布位置不同,可将性系统分为两性花、雌雄异株与雌雄同株。【方法】本文以戴云山不同海拔(900-1600 m)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木本植物性系统数量特征的海拔梯度变化,采用Mantel相关性探讨性系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结果】1.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85种,其中两性花植物49种(57.6%),雌雄异株植物26种(30.6%),雌雄同株植物10种(11.8%)。2.随着海拔升高,两性花与雌雄异株植株数显著增加,两性花与雌雄异株物种比例无明显变化,雌雄同株植株数与物种比例显著下降。3.随海拔升高,性系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下降,Simpson优势度指数无明显变化。4.土壤有效磷与土壤温度是驱动木本植物性系统数量特征海拔梯度变化的最重要因子。综上,戴云山木本植物性系统数量特征沿海拔梯度存在显著差异,性系统的海拔分布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表明植物通过调节性系统组成适应环境变化,从而确保种群持续生存和繁衍。
韦鑫 江蓝 郑晨成 朱静 陈博 李文周 赖淑瑜 刘金福 何中声. 戴云山海拔梯度木本植物性系统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植物生态学报. DOI: 10.17521/cjpe.2024.0457
xin wei Lan JIANG Zheng Chen-Cheng Jing JingZHU Chen Bo Li Wen zhou Lai Shu Yv Liu Jinfu Zhong-Sheng HE.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oody plant sexual systems on the altitude gradient of Daiyun Mountain.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4.0457
[1] | 郑琳敏 熊小玲 姜永孟 王曼 张锦秀 曾志伟 吕茂奎 谢锦升. 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杉木凋落叶和细根分解规律以及驱动因素的差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2): 244-255. |
[2] | 付照琦, 胡旭, 田沁瑞, 葛艳灵, 周红娟, 吴小云, 陈立欣. 晋西黄土区2种典型森林树种夜间液流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9): 1128-1142. |
[3] | 盘远方, 潘良浩, 邱思婷, 邱广龙, 苏治南, 史小芳, 范航清. 中国沿海红树林树高变异与环境适应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4): 483-495. |
[4] | 王丽丽, 宋晓彤, 谷际岐, 邵小明. 西藏尖叶对齿藓形态特征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及响应策略[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0): 1351-1360. |
[5] | 赵孟娟, 金光泽, 刘志理. 阔叶红松林3种典型蕨类叶功能性状的垂直变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8): 1131-1143. |
[6] | 李安艳, 黄先飞, 田源斌, 董继兴, 郑菲菲, 夏品华. 贵州草海草-藻型稳态转换过程中叶绿素a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8): 1171-1181. |
[7] | 杨丽琳, 邢万秋, 王卫光, 曹明珠. 新安江源区杉木树干液流速率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4): 571-583. |
[8] | 张尧, 陈岚, 王洁莹, 李益, 王俊, 郭垚鑫, 任成杰, 白红英, 孙昊田, 赵发珠. 太白山不同海拔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2): 275-288. |
[9] | 赵镇贤, 陈银萍, 王立龙, 王彤彤, 李玉强. 河西走廊荒漠区不同功能类群植物叶片建成成本的比较[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1): 1551-1560. |
[10] | 张潇, 武娟娟, 贾国栋, 雷自然, 张龙齐, 刘锐, 吕相融, 代远萌. 降水控制对侧柏液流变化特征及其水分来源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1): 1585-1599. |
[11] | 邹金莲, 张志强. 性选择与性冲突理论在植物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与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9): 984-994. |
[12] | 郑宁, 李素英, 王鑫厅, 吕世海, 赵鹏程, 臧琛, 许玉珑, 何静, 秦文昊, 高恒睿. 基于环境因子对叶绿素影响的典型草原植物生活型优势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8): 951-960. |
[13] | 彭鑫, 金光泽. 植物特性和环境因子对阔叶红松林暗多样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6): 656-666. |
[14] | 卢晶, 马宗祺, 高鹏斐, 樊宝丽, 孙坤. 祁连山区演替先锋物种西藏沙棘的种群结构及动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5): 569-579. |
[15] | 王子龙, 胡斌, 包维楷, 李芳兰, 胡慧, 韦丹丹, 杨婷惠, 黎小娟. 西南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组分生物量的纬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5): 539-55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