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大勇, 李海燕, 张维, 杨允菲. 松嫩草地全叶马兰种群分株养分的季节运转及衰老过程[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2): 192-200. |
[2] |
张中扬, 宋希强, 任明迅, 张哲. 附生维管植物生境营建作用的生态学功能[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7): 895-911. |
[3] |
李伟, 张荣. 亚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决定群落生产力实例验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5): 713-723. |
[4] |
张雅琪, 庞丹波, 陈林, 曹萌豪, 何文强, 李学斌. 荒漠草原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对氮添加和枯落物输入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5): 699-712. |
[5] |
吴铠, 李凯, 贾伟瀚, 廖梦娜, 倪健. 湖泊沉积植物古DNA的现代过程[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7): 735-752. |
[6] |
祁鲁玉, 陈浩楠, 库丽洪·赛热别力, 籍天宇, 孟高德, 秦慧颖, 王宁, 宋逸欣, 刘春雨, 杜宁, 郭卫华. 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暖温带5种灌木幼苗生长策略[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1): 1388-1399. |
[7] |
贺强. 生物互作与全球变化下的生态系统动态: 从理论到应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0): 1075-1093. |
[8] |
彭书时, 岳超, 常锦峰. 陆地生物圈模型的发展与应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4): 436-448. |
[9] |
郭柯, 方精云, 王国宏, 唐志尧, 谢宗强, 沈泽昊, 王仁卿, 强胜, 梁存柱, 达良俊, 于丹.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修订方案[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2): 111-127. |
[10] |
许浩, 胡朝臣, 许士麒, 孙新超, 刘学炎.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氮有效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11): 1120-1130. |
[11] |
龚容, 高琼. 叶片结构的水力学特性对植物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39(3): 300-308. |
[12] |
黄科朝, 胥晓, 李霄峰, 贺俊东, 杨延霞, 郇慧慧. 小五台山青杨雌雄植株树轮生长特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3): 270-280. |
[13] |
白聪, 闫明, 毕润成, 何艳华. 山西太岳山兴唐寺红柄白鹃梅群落优势种的空间格局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2): 1283-1295. |
[14] |
杨中领, 苏芳龙, 苗原, 钟明星, 肖蕊. 施肥和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物种丰富度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10): 1074-1081. |
[15] |
张文涛, 江源, 王明昌, 张凌楠, 董满宇, 郭媛媛. 芦芽山阳坡不同海拔白杄径向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12): 1142-1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