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颖, 杨智永, 孟凡栋, 次仁曲宗, 方波, 张渊, 毛婧婷, 措色, 张国太, 斯确多吉
收稿日期:
2025-02-01
修回日期:
2025-04-08
YANG Ying, YANG Zhiyong, MENG Fandong, Ci-ren Qu-zong, FANG Bo, ZHANG Yuan, MAO Jingting, CUO Se, ZHANG Guotai, Tsechoe Dorji
Received:
2025-02-01
Revised:
2025-04-08
摘要: 摘 要 【目的】以往关于气候变化影响植物物候的研究大多基于恒定增温,但自然条件下,气候变化呈现季节性和昼夜性不对称。少部分基于遥感或长期观测的研究表明植物物候对非对称增温的响应与恒定增温的响应不一致,然而由于遥感和统计方法的局限性,这些研究结论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利用地面控制试验准确判断非对称增温对植物物候的影响特征。【方法】在青藏高原腹地那曲高寒草甸典型发育区域开展红外自动增温试验(2023-2024),选取三种常见植物,包括早花植物多裂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fida)、中晚花植物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和弱小火绒草(Leontopodium pusillum),模拟昼夜和季节性不对称气候变暖特征以及恒定增温野外控制试验,同时耦合增水因素。【主要结果】主要发现,温度是影响高寒草甸开花物候的主要因素,而水分影响不显著。其中,早花植物多裂委陵菜对增温的响应更敏感。中晚花植物紫花针茅对增温无显著响应。昼夜不对称与对称增温之间对所有物种的开花物候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季节不对称与对称增温比较发现,季节不对称增温显著提前了弱小火绒草的初始花期约4-7天,其它两种植物的开花物候并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说明非对称增温(尤其昼夜间)并没有改变植物的冷激和积温过程。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未来青藏高原增温试验的开展和物候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实证数据和理论指导。
杨颖, 杨智永, 孟凡栋, 次仁曲宗, 方波, 张渊, 毛婧婷, 措色, 张国太, 斯确多吉. 青藏高原高寒植物开花物候对非对称增温的响应存在物种差异. . DOI: 10.17521/cjpe.2025.0040
YANG Ying, YANG Zhiyong, MENG Fandong, Ci-ren Qu-zong, FANG Bo, ZHANG Yuan, MAO Jingting, CUO Se, ZHANG Guotai, Tsechoe Dorji. Species-specific responses of alpine plants flowering phenology to asymmetric warming on the Tibetan Plateau.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5.0040
[1] | 张法伟 李红琴 祝景斌 樊博 周华坤 李英年 梁乃申. 氮添加和降水改变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上与地下碳储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地上地下生态过程关联): 0-0. |
[2] | 马东峰, 贾存智, 王学朋, 赵鹏鹏, 胡小文. 甘南高寒退化草甸多物种组配的修复效果评估[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93-102. |
[3] | 王雯莹, 肖元明, 王小赟, 徐嘉昕, 马玉花, 李强峰, 周国英. 多功能群物种配置模式下退化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103-117. |
[4] | 张辉, 赵赟鹏, 刘晓琛, 郭增鹏, 胡国瑞, 冯彦皓, 马妙君. 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的变化及其在植物群落更新中的潜在作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74-82. |
[5] | 徐嘉昕, 肖元明, 王小赟, 王雯莹, 马玉花, 李强峰, 周国英. 微生物菌肥与氮磷肥回补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159-172. |
[6] | 刘位会, 宋小艳, 才仁多杰, 丁路明, 王长庭. 退化程度对高寒草甸不同优势植物根系形态性状和生物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2): 1666-1682. |
[7] | 李伟斌, 张红霞, 张玉书, 陈妮娜. 昼夜不对称增温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汇能力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9): 1225-1233. |
[8] | 李红琴, 张法伟, 仪律北. 高寒草甸表层土壤和优势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对降水改变和氮添加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7): 922-931. |
[9] | 吕自立, 刘彬, 常凤, 马紫荆, 曹秋梅. 巴音布鲁克高寒草甸植物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沿海拔梯度的变化[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6): 822-832. |
[10] | 李伟, 张荣. 亚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决定群落生产力实例验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5): 713-723. |
[11] | 刘艳方, 王文颖, 索南吉, 周华坤, 毛旭锋, 王世雄, 陈哲. 青海海北植物群落类型与土壤线虫群落相互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 27-39. |
[12] | 李捷, 陈莹莹, 乔福云, 郅堤港, 郭正刚. 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β多样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5): 476-486. |
[13] | 董利军, 李金花, 陈珊, 张瑞, 孙建, 马妙君. 若尔盖湿地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及成因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5): 507-515. |
[14] | 汪子微, 万松泽, 蒋洪毛, 胡扬, 马书琴, 陈有超, 鲁旭阳. 青藏高原不同高寒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5): 528-538. |
[15] | 马书琴, 汪子微, 陈有超, 鲁旭阳. 藏北高寒草地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对土壤蛋白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5): 516-52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