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新疆野杏(Prunus armeniaca)种群天然更新幼株个体的生长现状与空间分布格局, 该研究选择野杏集中分布的霍城县大西沟、新源县杏花沟和巩留县小莫乎儿沟为研究地, 分别在3处研究地设置林下、林窗以及空地样地, 观测幼株的分布密度、基径、高度以及冠幅,并采用5 m × 5 m相邻格子样方法(7个聚集度指数)判定分布类型, 点分布格局法计算聚集强度。新疆野杏天然更新幼株特征如下: (1)分布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杏花沟、大西沟、小莫乎儿沟, 林窗显著大于空地和林下, 种群天然更新强度为325株·hm-2。(2)基径为小莫乎儿沟、大西沟显著大于杏花沟, 空地显著大于林下和林窗, 种群天然更新基径约1.7 cm。(3)高度为大西沟、小莫乎儿沟显著高于杏花沟, 空地显著高于林下和林窗, 种群自然更新高度为77.0 cm。(4)冠幅为大西沟显著大于小莫乎儿沟和杏花沟, 空地显著大于林窗和林下, 种群天然更新冠幅为38.7 cm。(5)有幼株的样地共22块, 在5 m × 5 m样方中, 呈聚集、均匀与随机分布样地的比例分别为63.6%、27.3%和9.1%。(6)点分布格局中更新幼株在林下、空地多呈聚集分布, 尺度为5-8 m时聚集强度最大; 在林窗主要呈随机分布, 尺度为1 m时聚集强度最大; 其在不同生境的空间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到随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分布区域与生境类型均会显著影响野杏更新幼株的个体特征, 表现为大西沟、小莫乎儿沟混交的林分类型更有利于幼株生长。林下严重抑制了更新幼株的分布数量, 林窗利于种子的萌发定植, 但幼株生长受阻, 空地窗口条件利于更新幼株的生长发育。整体上种群更新障碍显著, 现有更新幼株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其对生境变化、生存胁迫以及放牧干扰等因素作出的自然选择, 是种群寻找可以延续发展的策略。在此背景下, 应加强保护干预, 以促进新疆野杏种群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