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蔡慧颖 李兰慧 林阳 梁亚涛 杨光 孙龙. 白桦叶片和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火后时间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预发表): 0-0. |
[2] |
陈雪萍, 赵学勇, 张晶, 王瑞雄, 卢建男.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科尔沁沙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8): 1082-1093. |
[3] |
罗娜娜, 盛茂银, 王霖娇, 石庆龙, 何宇. 长期植被恢复对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6): 867-881. |
[4] |
赵榕江, 陈焘, 董丽佳, 郭辉, 马海鲲, 宋旭, 王明刚, 薛伟, 杨强. 植物-土壤反馈及其在生态学中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0): 1333-1355. |
[5] |
魏龙鑫, 耿燕, 崔可达, 乔雪涛, 岳庆敏, 范春雨, 张春雨, 赵秀海. 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层和生长阶段树木生长对采伐强度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6): 642-655. |
[6] |
崔光帅, 罗天祥, 梁尔源, 张林. 干旱半干旱区灌丛对草本植物的促进作用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1): 1321-1333. |
[7] |
薛金儒, 吕肖良. 黄土高原生态工程实施下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植被恢复生产力效益评价[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0): 1289-1304. |
[8] |
吕亚香, 戚智彦, 刘伟, 孙佳美, 潘庆民. 早春和夏季氮磷添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群落碳交换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4): 334-344. |
[9] |
李周园, 叶小洲, 王少鹏. 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0): 1127-1139. |
[10] |
邓梦达, 游健荣, 李家湘, 李雄, 杨静, 邓创发, 刘昂, 刘文剑, 丁聪, 谢勇, 周国辉, 喻勋林.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12): 1296-1304. |
[11] |
胡慧, 杨雨, 包维楷, 刘鑫, 李芳兰. 干旱河谷微生境变化对乡土植物幼苗定植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10): 1028-1039. |
[12] |
陈婵, 张仕吉, 李雷达, 刘兆丹, 陈金磊, 辜翔, 王留芳, 方晰. 中亚热带植被恢复阶段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8): 658-671. |
[13] |
王明明,刘新平,何玉惠,张铜会,魏静,车力木格,孙姗姗. 科尔沁沙地封育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8): 672-684. |
[14] |
王攀, 朱湾湾, 牛玉斌, 樊瑾, 余海龙, 赖江山, 黄菊莹. 氮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与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5): 427-436. |
[15] |
俞筱押, 李玉辉, 杨光荣. 石林地质公园不同群落类型植物果实组成与种子散布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6): 663-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