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冬梅1,杨智杰2,刘小飞3,熊德成4,胥超5,陈仕东1,杨玉盛5
收稿日期:
2024-04-30
修回日期:
2024-12-18
发布日期:
2024-12-24
1,Zhi-Jie YANG2,liu xiaofeiXiong Decheng4,Chao XU5,chen 仕东1,Yu-Sheng YANG2
Received:
2024-04-30
Revised:
2024-12-18
摘要: 摘 要 林木的生长物候是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碳汇研究的热点领域。目前为止, 由于观测的困难, 大多研究只涉及林木的径向生长, 关于林木高生长的研究仍十分缺乏, 相关研究也很少采用高频监测技术手段, 这限制了对林木高生长物候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 同时, 通过冠层颜色指数反演林木生长动态也成为一种趋势。因此, 该研究从基础仪器和算法的角度出发, 以亚热带典型阔叶树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和针叶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幼树为研究对象, 使用面阵固态激光雷达对中宇宙生长平台的树高生长动态进行了连续高频测量, 此外, 该研究从可见光延时摄影照片中提取了RGB转换的冠层颜色指数, 并将其与多气象观测系统监测的环境因子结合, 来探究林木高度生长的物候及其气候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米槠和杉木的生长季开始时间相近, 米槠的生长季结束时间显著早于杉木, 杉木的生长季长度显著大于米槠、树高年累计生长量也大于米槠; 米槠树高单日生长速率与土壤水分含量显著正相关; 杉木树高单日生长速率与气温、土壤水分含量显著负相关, 与土壤温度、VPD显著正相关; 米槠和杉木的冠层颜色指数在表征树高生长动态时存在差异, 杉木树高单日生长速率与绝对绿度(ExG)、相对绿度(Gcc)、绿红植被指数(GRVI)均显著正相关, 而米槠树高单日生长速率仅与绿红植被指数(GRVI)显著正相关, 与其余颜色指数的相关性较弱。综上, 该研究利用系统的林木生长物候观测仪器, 分析林木高生长物候及其影响因子; 以及冠层颜色指数对林木生长的反演, 为森林碳汇研究提高重要的理论依据。
万冬梅 杨智杰 刘小飞 熊德成 胥超 陈仕东 杨玉盛. 基于固态激光雷达测高法的亚热带幼树生长物候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 DOI: 10.17521/cjpe.2024.0138
Zhi-Jie YANG liu xiaofei Xiong Decheng Chao XU chen 仕东 Yu-Sheng YANG. Growth phenological of subtropical saplings based on solid-state Lidar altimetry and its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4.0138
[1] | 周鑫宇, 刘会良, 高贝, 卢妤婷, 陶玲庆, 文晓虎, 张岚, 张元明. 新疆特有濒危植物雪白睡莲繁殖生物学研究[J]. , 2025, 49(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 |
[2] | 李思雨, 杨风亭, 王辉民, 戴晓琴, 孟盛旺. 杉木和木荷木质部形成季节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2): 295-307. |
[3] | 索南吉, 李博文, 吕汪汪, 王文颖, 拉本, 陆徐伟, 宋扎磋, 陈程浩, 苗琪, 孙芳慧, 汪诗平. 增温增水情景下钉柱委陵菜物候序列的变化及其抗冻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2): 158-170. |
[4] | 李兆光, 文高, 和桂青, 徐天才, 和琼姬, 侯志江, 李燕, 薛润光. 滇西北藜麦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物候期动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5): 724-732. |
[5] | 任培鑫, 李鹏, 彭长辉, 周晓路, 杨铭霞. 洞庭湖流域植被光合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3): 319-330. |
[6] | 夏璟钰, 张扬建, 郑周涛, 赵广, 赵然, 朱艺旋, 高洁, 沈若楠, 李文宇, 郑家禾, 张雨雪, 朱军涛, 孙建新. 青藏高原那曲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物候对增温的异步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2): 183-194. |
[7] | 陈心怡, 吴晨, 黄锦学, 熊德成. 增温对林木细根物候影响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1): 1471-1482. |
[8] | 魏瑶, 马志远, 周佳颖, 张振华. 模拟增温改变青藏高原植物繁殖物候及植株高度[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9): 995-1004. |
[9] | 陈奕竹, 郎伟光, 陈效逑. 中国北方树木秋季物候的过程模拟及其区域分异归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7): 753-765. |
[10] | 张迪, 都业勤, 王磊, 陈鑫, 闫兴富, 唐占辉. 两种生境间大花百合不同性别表型开花及传粉特征的差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5): 580-592. |
[11] | 田磊, 朱毅, 李欣, 韩国栋, 任海燕. 不同降水条件下内蒙古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物候对长期增温和氮添加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3): 290-299. |
[12] | 丛楠, 张扬建, 朱军涛.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近30年植被春季物候温度敏感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2): 125-135. |
[13] | 原媛, 母艳梅, 邓钰洁, 李鑫豪, 姜晓燕, 高圣杰, 查天山, 贾昕. 植被覆盖度和物候变化对典型黑沙蒿灌丛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2): 162-175. |
[14] | 于海英, 杨莉琳, 付素静, 张志敏, 姚琦馥. 暖温带森林木本植物展叶始期对低温和热量累积变化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2): 1573-1584. |
[15] | 吴霖升, 张永光, 章钊颖, 张小康, 吴云飞.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遥感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0): 1167-119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