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胡同欣, 石林, 窦旭, 于澄, 韩宇, 孙龙
收稿日期:
2024-10-24
修回日期:
2025-02-25
HU Tong-xin, SHI Lin, DOU Xu, Yu Cheng, Han Yu, Sun Long
Received:
2024-10-24
Revised:
2025-02-25
摘要: 【目的】在北方森林生态系统中,林火与土壤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对土壤环境具有显著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生物指标之一,了解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对于深入理解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环境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中国北方森林代表性树种兴安落叶松 (Larix gmelinii) 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ITS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真菌和细菌群落,探讨林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的影响。【主要结果】 (1) 林火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 (根际土壤减少40.1%,非根际土壤减少15.7%) 、全氮含量 (根际土壤减少51.3%,非根际土壤减少38.9%) 以及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 (根际土壤降低83.4%,非根际土壤降低72.7%)、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 (根际土壤降低54.6%,非根际土壤减低13.4%),而溶解性无机氮含量 (根际土壤增加21.1%,非根际土壤增加431.6%) 在火后显著增加。 (2) 火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香农维纳指数 (根际土壤降低12.2%,非根际土壤降低13.7%) 显著降低,细菌香农维纳指数 (根际土壤升高8.8%,非根际土壤升高10.2%) 显著升高,β多样性分析也显示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3) 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无机氮含量、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是影响火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林火对土壤性质、酶活性与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大兴安岭林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于火后生态恢复以及采取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胡同欣, 石林, 窦旭, 于澄, 韩宇, 孙龙. 林火对兴安落叶松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DOI: 10.17521/cjpe.2024.0380
HU Tong-xin, SHI Lin, DOU Xu, Yu Cheng, Han Yu, Sun Long. The effects of forest fires on the 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Larix gmelinii forest.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4.0380
[1] | 张诚航, 卫星, 吴纯泽, 王裕尧, 李浩楠. 大气还原态氮干湿沉降下水曲柳和兴安落叶松菌根化苗木生长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6, 50(菌根生态学): 0-. |
[2] | 李冬梅, 孙龙, 韩宇, 胡同欣, 杨光, 蔡慧颖. 计划火烧对红松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3): 379-392. |
[3] | 刘瑶, 钟全林, 徐朝斌, 程栋梁, 郑跃芳, 邹宇星, 张雪, 郑新杰, 周云若. 不同大小刨花楠细根功能性状与根际微环境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6): 744-759. |
[4] | 孙龙, 李文博, 娄虎, 于澄, 韩宇, 胡同欣. 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6): 770-779. |
[5] | 张雨鉴, 刘艳红. 林火干扰下的树木生理及主要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3): 269-286. |
[6] | 王梁, 赵学超, 杨少博, 王清奎. 杉木叶和细根诱导的土壤有机碳分解激发效应及其对氮添加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1): 1434-1444. |
[7] | 张英, 张常洪, 汪其同, 朱晓敏, 尹华军. 氮沉降下西南山地针叶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固碳贡献差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9): 1234-1244. |
[8] | 沈健, 何宗明, 董强, 郜士垒, 林宇. 轻度火烧对滨海沙地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7): 1032-1042. |
[9] | 张琦, 冯可, 常智慧, 何双辉, 徐维启. 灌丛化对林草交错带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6): 770-781. |
[10] | 胡同欣, 李蓓, 李光新, 任玥霄, 丁海磊, 孙龙. 火烧黑碳对生长季兴安落叶松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6): 792-803. |
[11] | 冯可, 刘冬梅, 张琦, 安菁, 何双辉. 旅游干扰对松山油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4): 584-596. |
[12] | 张尧, 陈岚, 王洁莹, 李益, 王俊, 郭垚鑫, 任成杰, 白红英, 孙昊田, 赵发珠. 太白山不同海拔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2): 275-288. |
[13] | 张英, 张常洪, 汪其同, 朱晓敏, 尹华军. 氮沉降下西南山地针叶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特征差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4): 473-483. |
[14] | 姜鑫, 牛克昌. 青藏高原禾草混播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5): 539-551. |
[15] | 裴广廷, 孙建飞, 贺同鑫, 胡宝清. 长期人为干扰对桂西北喀斯特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 74-8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