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诚航,卫星,吴纯泽,王裕尧,李浩楠
收稿日期:
2024-12-30
修回日期:
2025-04-02
发布日期:
2025-04-09
Cheng-Hang Zhang1,Xing WEIChun-Ze WU3,Yu-Yao Wang1,Hao-Nan Li1
Received:
2024-12-30
Revised:
2025-04-02
摘要: 【目的】 研究还原态氮增加背景下东北主要造林树种水曲柳(阔叶,具丛枝菌根)和兴安落叶松(针叶,具外生菌根)苗木对干湿还原态氮沉降的生长响应,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类型苗木生长与大气氮素沉降形态的关系,为苗木精准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具有丛枝菌根的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具有外生菌根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播种苗为试验材料,模拟不同浓度的干湿氮沉降下,即0(CK)、35(ND-35)、70(ND-70)、35(NW-35)、70 kg N ha-1 yr-1(NW-70),两种苗木生长、光合能力、吸收根发育及菌根侵染率的变化。【主要结果】大气干湿氮沉降下,两种菌根类型的苗木均逐渐减少对菌根真菌的依赖性,以提高自身光合性能或根系吸收能力作为主要响应形式。(1)具有丛枝菌根的水曲柳在干沉降时,主要通过改变光合能力促进叶片及总生物量的积累,在ND-70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总叶绿素和叶片生物量比对照分别增加49.61%、76.29%和53.84%。湿沉降时主要通过增加吸收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在NW-35和NW-70处理下,吸收根表面积比对照增加14.96%和16.17%,提高氮素利用效率。(2)具有外生菌根的兴安落叶松对湿沉降响应更明显,主要通过吸收根变长变细来促进根系的吸收能力,在NW-70处理下,吸收根长度比对照增加20.70%,吸收根平均直径和皮层厚度比对照减少10.14%和27.25%。研究有助于深入分析菌根类型与大气还原态沉降之间的关系,为不同菌根类型苗木精准养分管理提供借鉴。
张诚航 卫星 吴纯泽 王裕尧 李浩楠. 大气还原态氮干湿沉降下水曲柳和兴安落叶松菌根化苗木生长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 DOI: 10.17521/cjpe.2024.0474
Cheng-Hang Zhang Xing WEI Chun-Ze WU Yu-Yao Wang Hao-Nan Li. Response of seedling growth to atmospheric reduced nitrogen under dry and wet conditions in mycorrhizal seedlings of Fraxinus mandshurica and Larix gmelinii.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4.0474
[1] | 樊月玲 蒋正德 叶佳舒 郑立臣 陈欣. 2005-2015年下辽河平原农田长期观测样地主要农作物收获期性状和产量动态数据集[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典型生态系统数据集): 0-0. |
[2] | 李冬梅 孙龙 韩宇 胡同欣 杨光 蔡慧颖. 计划火烧对红松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3): 379-392. |
[3] | 郑琳敏 熊小玲 姜永孟 王曼 张锦秀 曾志伟 吕茂奎 谢锦升. 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杉木凋落叶和细根分解规律以及驱动因素的差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2): 244-255. |
[4] | 陈文义 王智勇 周梦岩 麻文俊 王军辉 罗志斌 周婧. 幼龄楸树生物量分配规律与异速生长模型[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2): 356-366. |
[5] | 李天琦, 曹继容, 柳小妮, 田思惠, 兰波兰, 邱颖, 薛建国, 张倩, 褚建民, 张淑敏, 黄建辉, 李凌浩, 王其兵.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酶化学计量与限制性养分对放牧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19-29. |
[6] | 郝毅晴, 刘伟, 杨阳, 安冰儿, 范冰, 李超, 崔久辉, 程延彬, 孙佳美, 潘庆民. 有机肥和无机肥对退化草原羊草种群密度和个体生物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148-158. |
[7] | 马录花, 孟宪超, 王贵强, 马子峰, 李以康, 李月梅, 周华坤, 张法伟, 林丽. 藓类结皮接种对三江源高寒草甸土壤性状和微生物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173-188. |
[8] | 姚博, 陈云, 曹雯婕, 龚相文, 罗永清, 郑成卓, 王旭洋, 王正文, 李玉强. 呼伦贝尔退化沙地植被-土壤碳氮磷互馈关系及微生物驱动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59-73. |
[9] | 房凯, 王迎新, 黄建辉, 段俊光, 张琦, 张倩, 甘红豪, 褚建民. 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退化阶段植被恢复的养分限制因子解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1): 7-18. |
[10] | 郑莉莉, 余林兰, 戴萍, 薛跃规, 龙萍.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植物叶片养分特征及其适应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7): 872-887. |
[11] | 王晓颖, 孙志高, 陈冰冰, 武慧慧, 张党玉. 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残体异位分解及磷养分释放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7): 844-857. |
[12] | 龙吉兰, 蒋铮, 刘定琴, 缪宇轩, 周灵燕, 冯颖, 裴佳宁, 刘瑞强, 周旭辉, 伏玉玲. 干旱下植物根系分泌物及其介导的根际激发效应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7): 817-827. |
[13] | 王燕, 张全智, 王传宽, 郭万桂, 蔺佳玮. 恢复方式对东北东部森林土壤碳氮磷计量特征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7): 943-954. |
[14] | 刘瑶, 钟全林, 徐朝斌, 程栋梁, 郑跃芳, 邹宇星, 张雪, 郑新杰, 周云若. 不同大小刨花楠细根功能性状与根际微环境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6): 744-759. |
[15] | 张文瑾, 佘维维, 秦树高, 乔艳桂, 张宇清. 氮和水分添加对黑沙蒿群落优势植物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5): 590-60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