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旭东1,刘波1,张丹2,武海涛1,潘媛1,郑皓文1,李蕊1,严硕1,申敏琰1,赖明子1
收稿日期:
2025-01-07
修回日期:
2025-02-17
发布日期:
2025-04-09
Xu-Dong ZHANG1,Bo LIU2,Zhang Dan3,Hai taoWu2,Pan Yuan2,Zheng Hao-wen2,Li Rui2,Yan Shuo2,Shen Min-yan2,Ming zi LAI2
Received:
2025-01-07
Revised:
2025-02-17
摘要: 摘要:水深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更新和分布格局。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凋落物通过消光效应、机械阻碍和化感作用等多种途径影响植物幼苗的更新。湿地生态系统由于淹水和厌氧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凋落物积累量更大。但目前关于凋落物覆盖和水深变化交互作用对植物幼苗更新的研究鲜有报道。该研究在移动遮雨棚模拟野外环境条件,分析了不同水深变化(湿润、水分饱和及淹水)及凋落物覆盖量(0、500、1000、1500 g/m2)对稗(Echinochloa crus-galli)、无芒稗(E. crus-galli var. mitis)、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稗、无芒稗和泽泻种子萌发与出苗均受凋落物覆盖、水深变化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而鬼针草仅受凋落物覆盖的显著影响。凋落物覆盖使鬼针草萌发率和出苗率分别下降了59.4%~96.9%和94.4%~100%;处于凋落物下方的鬼针草种子萌发率比处于凋落物上方的萌发率大幅降低了94%,说明凋落物覆盖产生的消光效应是限制鬼针草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泽泻种子在土壤湿润条件下,萌发率几乎为零,而在水分饱和或淹水环境,萌发率增加至30%以上,说明充足的水分对于泽泻种子萌发至关重要;在水分饱和或淹水处理,泽泻种子在凋落物覆盖下有29%~60%的种子可以萌发,但能够穿过凋落物层的种苗仅为1.5%~17%,凋落物覆盖产生的机械阻碍作用应该是影响其种苗更新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为揭示环境变化下湿地植被分布格局和演替动态提供了基础数据,对湿地植被生态恢复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张旭东 刘波 张丹 武海涛 潘媛 郑皓文 李蕊 严硕 申敏琰 赖明子. 湿地植物对水深变化与凋落物覆盖的差异化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 DOI: 10.17521/cjpe.2025.0014
Xu-Dong ZHANG Bo LIU Zhang Dan Hai taoWu Pan Yuan Zheng Hao-wen Li Rui Yan Shuo Shen Min-yan Ming zi LAI. 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wetland plant species to water depth changes and litter cover.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5.0014
[1] | 孙龙, 李文博, 娄虎, 于澄, 韩宇, 胡同欣. 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6): 770-779. |
[2] | 袁涵, 钟爱文, 刘送平, 彭焱松, 徐磊. 水毛花种子萌发特性的差异及休眠解除方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5): 638-650. |
[3] | 李绍阳, 马红媛, 赵丹丹, 马梦谣, 亓雯雯. 火烧信号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1): 1177-1190. |
[4] | 艾沙江•阿不都沙拉木, 迪丽娜尔•阿布拉, 张凯, 买热也木古•吐尔逊, 卡迪尔•阿布都热西提, 李玲. 喀什霸王的结实和种子萌发特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5): 437-446. |
[5] | 闫鹏飞, 展鹏飞, 肖德荣, 王燚, 余瑞, 刘振亚, 王行. 模拟增温及分解界面对茭草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叶际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2): 107-118. |
[6] | 吴小琪, 杨圣贺, 黄力, 李笑寒, 杨超, 钱深华, 杨永川. 常绿阔叶林林冠环境对栲幼苗建成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1): 55-64. |
[7] | 刘波, 吕宪国, 姜明, 张文广, 武海涛. 光照、水深交互作用对松嫩湿地芦苇种子萌发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39(6): 616-620. |
[8] | 李晓娟, 王强, 倪穗, 阮晓, 王永红, 张焕, 王高峰. 栗与美国板栗化感作用的比较[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2): 173-182. |
[9] | 陈志颖, 阮晓, 张玉竹, 潘存德, 王强. 3,4-二羟基苯乙酮胁迫对天山云杉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植物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12): 1114-1122. |
[10] | 张敏, 朱教君, 闫巧玲. 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机理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8): 899-908. |
[11] | 王桔红, 马瑞君, 陈文. 冷层积和室温干燥贮藏对河西走廊8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8): 791-801. |
[12] | 刘会良, 张永宽, 张道远, 尹林克, 张元明. 不同居群准噶尔无叶豆果实和种子特性及种子萌发差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8): 802-811. |
[13] | 杨帆, 曹德昌, 杨学军, 高瑞如, 黄振英. 盐生植物角果碱蓬种子二型性对环境的适应策略[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8): 781-790. |
[14] | 胡小文, 王娟, 王彦荣. 野豌豆属4种植物种子萌发的积温模型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12, 36(8): 841-848. |
[15] | 刘文, 刘坤, 张春辉, 杜国祯. 种子萌发的积温效应——以青藏高原东缘的12种 菊科植物为例[J].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7): 751-75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