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波, 杨子松, 李波, 石福孙
收稿日期:2025-07-02
修回日期:2025-08-29
XU Bo, YANG Zi-Song, LI Bo, SHI Fu-Sun
Received:2025-07-02
Revised:2025-08-29
Supported by:摘要: 由于长期过度采挖,名贵濒危药用植物暗紫贝母的野生资源日渐减少。为探究暗紫贝母在不同海拔尤其是低海拔地区的生长状况和鳞茎药用成分含量特点,拓展人工种植区域,缓解严峻的市场供需矛盾,从低海拔(1170 m)至高海拔(3410 m)设置了5个海拔高度进行2年的野外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暗紫贝母的萌芽期、展叶期和开花期均随海拔降低而极显著提前(P<0.01);而枯萎期则随海拔降低表现出先推迟后提前的特点;生长季长度随海拔降低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且在海拔3080 m最长,为(105.80 ± 4.87)天。株高和单叶面积随海拔降低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比叶面积随海拔降低则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特点。单株鳞茎生物量随海拔降低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且在海拔3080 m最大,为(1.40 ± 0.29)g。鳞茎总生物碱和总皂苷含量随海拔降低均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海拔2370 m以上的区域内鳞茎总生物碱含量差异不显著(P > 0.05),且含量均高于0.70 mg/g。本研究发现,适当降低暗紫贝母的种植海拔,有助于延长生长季长度,增加株高和叶面积,促进鳞茎生物量积累。综合考虑鳞茎生物量和药用成分含量在不同海拔的差异,适宜在2370 m~3080 m的低海拔地区开展暗紫贝母人工种植。
徐波, 杨子松, 李波, 石福孙. 海拔对暗紫贝母生长及鳞茎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 . DOI: 10.17521/cjpe.2025.0253
XU Bo, YANG Zi-Song, LI Bo, SHI Fu-Sun. Effects of altitude on the growth of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and the content of medicinal components in bulbs.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DOI: 10.17521/cjpe.2025.0253
| [1] | 韦鑫, 江蓝, 郑晨成, 朱静, 陈博, 李文周, 赖淑瑜, 刘金福, 何中声. 戴云山海拔梯度木本植物性系统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预发表): 0-. |
| [2] | 周鑫宇, 刘会良, 高贝, 卢妤婷, 陶玲庆, 文晓虎, 张岚, 张元明. 新疆特有濒危植物雪白睡莲繁殖生物学研究[J]. , 2025, 49(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 |
| [3] | 严文秀, 赵诗晗, 郑春燕, 张萍, 沈海花, 常锦峰, 徐亢. 基于多物候指标的人工饲草长势监测及产量估测[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7): 1096-1109. |
| [4] | 陈凯, 杨艳, 徐玲, 蒋忠华. 滇西南山地球花报春种子形态与萌发沿海拔梯度的变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7): 1119-1127. |
| [5] | 马富龙, 王雨晴, 郝瑜, 段继超, 刘霏霏, 席琳乔, 韩路. 海拔梯度对昆仑山北坡中部草原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5): 732-747. |
| [6] | 李思雨, 杨风亭, 王辉民, 戴晓琴, 孟盛旺. 杉木和木荷木质部形成季节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2): 295-307. |
| [7] | 索南吉, 李博文, 吕汪汪, 王文颖, 拉本, 陆徐伟, 宋扎磋, 陈程浩, 苗琪, 孙芳慧, 汪诗平. 增温增水情景下钉柱委陵菜物候序列的变化及其抗冻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2): 158-170. |
| [8] | 李兆光, 文高, 和桂青, 徐天才, 和琼姬, 侯志江, 李燕, 薛润光. 滇西北藜麦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物候期动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5): 724-732. |
| [9] | 任培鑫, 李鹏, 彭长辉, 周晓路, 杨铭霞. 洞庭湖流域植被光合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3): 319-330. |
| [10] | 张尧, 陈岚, 王洁莹, 李益, 王俊, 郭垚鑫, 任成杰, 白红英, 孙昊田, 赵发珠. 太白山不同海拔森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2): 275-288. |
| [11] | 夏璟钰, 张扬建, 郑周涛, 赵广, 赵然, 朱艺旋, 高洁, 沈若楠, 李文宇, 郑家禾, 张雨雪, 朱军涛, 孙建新. 青藏高原那曲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物候对增温的异步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2): 183-194. |
| [12] | 陈心怡, 吴晨, 黄锦学, 熊德成. 增温对林木细根物候影响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1): 1471-1482. |
| [13] | 魏瑶, 马志远, 周佳颖, 张振华. 模拟增温改变青藏高原植物繁殖物候及植株高度[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9): 995-1004. |
| [14] | 陈奕竹, 郎伟光, 陈效逑. 中国北方树木秋季物候的过程模拟及其区域分异归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7): 753-765. |
| [15] | 卢晶, 马宗祺, 高鹏斐, 樊宝丽, 孙坤. 祁连山区演替先锋物种西藏沙棘的种群结构及动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5): 569-579.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