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白皓然 侯盟 刘艳杰. 少花蒺藜草入侵与干旱对羊草草原生产力的影响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5): 577-589. |
[2] |
杨宇萌, 来全, 刘心怡.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定量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3): 306-316. |
[3] |
李伟, 张荣. 亚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决定群落生产力实例验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5): 713-723. |
[4] |
杨元合, 张典业, 魏斌, 刘洋, 冯雪徽, 毛超, 徐玮婕, 贺美, 王璐, 郑志虎, 王媛媛, 陈蕾伊, 彭云峰. 草地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对氮输入的非线性响应及其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 1-24. |
[5] |
刘沛荣, 同小娟, 孟平, 张劲松, 张静茹, 于裴洋, 周宇. 散射辐射对中国东部典型人工林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8): 904-918. |
[6] |
张义, 程杰, 苏纪帅, 程积民. 长期封育演替下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生产力与多样性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2): 176-187. |
[7] |
原媛, 母艳梅, 邓钰洁, 李鑫豪, 姜晓燕, 高圣杰, 查天山, 贾昕. 植被覆盖度和物候变化对典型黑沙蒿灌丛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2): 162-175. |
[8] |
韩聪, 刘鹏, 母艳梅, 原媛, 郝少荣, 田赟, 查天山, 贾昕. 黑沙蒿灌丛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昼夜非对称增温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2): 1473-1485. |
[9] |
臧永新, 马剑英, 周晓兵, 陶冶, 尹本丰, 沙亚古丽•及格尔, 张元明. 极端干旱和降水对沙垄不同坡向坡位短命植物地上生产力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2): 1537-1550. |
[10] |
薛金儒, 吕肖良. 黄土高原生态工程实施下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植被恢复生产力效益评价[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0): 1289-1304. |
[11] |
汲玉河, 周广胜, 王树东, 王丽霞, 周梦子. 2000-2019年秦岭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演变特征及 驱动力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6): 617-625. |
[12] |
王奕丹, 李亮, 刘琪璟, 马泽清. 亚热带6个典型树种吸收细根寿命与形态属性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4): 383-393. |
[13] |
丁键浠, 周蕾, 王永琳, 庄杰, 陈集景, 周稳, 赵宁, 宋珺, 迟永刚. 叶绿素荧光主动与被动联合观测应用前景[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2): 105-118. |
[14] |
哈努拉•塔斯肯, 蔡慧颖, 金光泽. 树冠结构对典型阔叶红松林生产力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 38-50. |
[15] |
嘎玛达尔基, 杨泽, 谭星儒, 王珊珊, 李伟晶, 游翠海, 王彦兵, 张兵伟, 任婷婷, 陈世苹. 凋落物输入变化和氮添加对半干旱草原群落生产力及功能群组成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8): 791-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