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袼, 胡姝娅, 李阳, 陈晓鹏, 李红玉, 董宽虎, 何念鹏, 王常慧. 不同类型草原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温度敏感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4): 523-533. |
[2] |
沈健, 何宗明, 董强, 郜士垒, 林宇. 轻度火烧对滨海沙地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7): 1032-1042. |
[3] |
张敏, 桑英, 宋金凤. 水培富贵竹的根压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7): 1010-1019. |
[4] |
李卫英, 章正仁, 辛雅萱, 王飞, 辛培尧, 高洁. 云南松、思茅松和卡西亚松天然种群间的针叶表型变异[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6): 833-846. |
[5] |
夏璟钰, 张扬建, 郑周涛, 赵广, 赵然, 朱艺旋, 高洁, 沈若楠, 李文宇, 郑家禾, 张雨雪, 朱军涛, 孙建新. 青藏高原那曲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物候对增温的异步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2): 183-194. |
[6] |
叶洁泓, 于成龙, 卓少菲, 陈新兰, 杨科明, 文印, 刘慧. 木兰科植物叶片光合系统耐热性与叶片形态及温度生态位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0): 1432-1440. |
[7] |
朱明阳, 林琳, 佘雨龙, 肖城材, 赵通兴, 胡春相, 赵昌佑, 王文礼. 云南轿子山不同海拔急尖长苞冷杉径向生长动态及其低温阈值[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9): 1038-1049. |
[8] |
熊博文, 李桐, 黄樱, 鄢春华, 邱国玉. 不同参考温度取值对三温模型反演植被蒸腾精度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4): 383-393. |
[9] |
丛楠, 张扬建, 朱军涛.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近30年植被春季物候温度敏感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2): 125-135. |
[10] |
熊淑萍, 曹文博, 曹锐, 张志勇, 付新露, 徐赛俊, 潘虎强, 王小纯, 马新明. 水平结构配置对冬小麦冠层垂直结构、微环境及产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2): 188-196. |
[11] |
杨萌, 于贵瑞.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壤CO2与CH4通量的耦联解耦及其对温度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2): 1497-1507. |
[12] |
张小燕, WEE Kim Shan Alison, KAJITA Tadashi, 曹坤芳. 种源地对两种红树叶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对温度的适应性遗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1): 1241-1250. |
[13] |
张宏锦, 王娓.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进展、问题与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0): 1112-1126. |
[14] |
赵河聚, 岳艳鹏, 贾晓红, 成龙, 吴波, 李元寿, 周虹, 赵雪彬. 模拟增温对高寒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土壤系统呼吸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9): 916-925. |
[15] |
郑甲佳, 黄松宇, 贾昕, 田赟, 牟钰, 刘鹏, 查天山.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6): 687-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