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Vol. 49 ›› Issue (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DOI: 10.17521/cjpe.2024.0387
• • 下一篇
李利平, 余堃, 陈芳淼, 陈强, 景雨航, 牛振国, 胡辰璐, 覃海宁, 黄慧萍, 田亦陈
收稿日期:
2024-10-31
修回日期:
2025-03-21
出版日期:
2025-08-20
Li Liping, Yu Kun, Chen Fangmiao, Chen Qiang, Jing Yuhang, Niu Zhenguo, Hu Chenlu, Ning Qin Hai, Huang Huiping, Tian Yichen
Received:
2024-10-31
Revised:
2025-03-21
Online:
2025-08-20
摘要: IUCN红色名录是进行生物多样性保育的依据之一,由红色名录评估结果数据计算的红色名录指数(Red List Index, RLI)是评估全球/国家/区域/某生物类群的物种整体生存状况的指标。红色名录指数计算的数据源可以为国家的红色名录评估结果数据,也可以为IUCN全球红色名录评估结果数据;我国已完成基于国家高等植物评估结果数据的红色名录指数计算,而基于IUCN全球红色名录评估结果数据的红色名录指数尚未有报道。本研究基于IUCN评估框架方法,考虑物种的分布区,计算了基于IUCN全球红色名录评估结果数据的我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指数,并与生物多样性指标联盟(Biodiversity Indicators Partnership, BIP)仅采用苏铁类代表植物来计算国家红色名录指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采用等权重法,基于IUCN红色名录评估结果数据、合并IUCN和中国特有种评估结果数据、仅采用苏铁类评估结果数据,这三种数据源得到的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指数分别为0.9467、0.9082和0.5401,仅采用苏铁类评估结果数据的方法低估了我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指数,存在类群偏差,所以用尽可能多的可靠数据进行该指数的计算更为合理。本研究在红色名录指数的计算方面进行了探索,考虑了物种分布区的情况。研究结果可以与其他国家对比,也可以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国际履约提供基础数据。
李利平, 余堃, 陈芳淼, 陈强, 景雨航, 牛振国, 胡辰璐, 覃海宁, 黄慧萍, 田亦陈. 基于IUCN全球评估数据的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指数. , 2025, 49(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 DOI: 10.17521/cjpe.2024.0387
Li Liping, Yu Kun, Chen Fangmiao, Chen Qiang, Jing Yuhang, Niu Zhenguo, Hu Chenlu, Ning Qin Hai, Huang Huiping, Tian Yichen. Red List Index of Chinese higher plants based on IUCN global assessment data.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25, 49(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 DOI: 10.17521/cjpe.2024.0387
[1] | 马富龙 王雨晴 郝 瑜 段继超 刘霏霏 席琳乔 韩路. 海拔梯度对昆仑山中部草原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预发表): 1-0. |
[2] | 高雨轩, 苏艳军, 冯育才, 张军, 汪小全, 刘玲莉. 珍稀濒危孑遗植物银杉的研究与保护现状[J]. , 2025, 49(濒危植物的保护与恢复): 0-. |
[3] | 李冬梅, 孙龙, 韩宇, 胡同欣, 杨光, 蔡慧颖. 计划火烧对红松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3): 379-392. |
[4] | 吴闫宁, 郝珉辉, 何怀江, 张春雨, 赵秀海. 长白山森林功能多样性与地上碳汇功能的关系及其随演替的变化[J]. 植物生态学报, 2025, 49(2): 232-243. |
[5] | 张中扬, 宋希强, 任明迅, 张哲. 附生维管植物生境营建作用的生态学功能[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7): 895-911. |
[6] | 杨佳绒, 戴冬, 陈俊芳, 吴宪, 刘啸林, 刘宇. 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对植物群落构建和稀有种维持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6): 745-755. |
[7] | 张琦, 冯可, 常智慧, 何双辉, 徐维启. 灌丛化对林草交错带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6): 770-781. |
[8] | 冯可, 刘冬梅, 张琦, 安菁, 何双辉. 旅游干扰对松山油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4): 584-596. |
[9] | 李耀琪, 王志恒. 植物功能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2): 145-169. |
[10] | 马和平, 王瑞红, 屈兴乐, 袁敏, 慕金勇, 李金航. 不同生境对藏东南地面生苔藓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5): 552-560. |
[11] | 田佳玉, 王彬, 张志明, 林露湘. 光谱多样性在植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10): 1129-1150. |
[12] | 李孝龙, 周俊, 彭飞, 钟宏韬, Hans LAMBERS. 植物养分捕获策略随成土年龄的变化及生态学意义[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7): 714-727. |
[13] | 孙浩哲, 王襄平, 张树斌, 吴鹏, 杨蕾. 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凋落物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6): 594-605. |
[14] | 姜鑫, 牛克昌. 青藏高原禾草混播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5): 539-551. |
[15] | 贺强. 生物互作与全球变化下的生态系统动态: 从理论到应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0): 1075-109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
Copyright © 2022 版权所有 《植物生态学报》编辑部
地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 100093
Tel.: 010-62836134, 62836138; Fax: 010-82599431; E-mail: apes@ibcas.ac.cn, cjpe@ibcas.ac.cn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