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斐, 李川, Faisal SHAH, 卢谢敏, 王莹, 王梦, 阮佳, 魏梦琳, 马星光, 王卓, 姜浩. 丛枝菌根菌丝桥介导刺槐-魔芋间碳转运和磷吸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6): 782-791. |
[2] |
刘洋, 马煦, 邸楠, 曾子航, 付海曼, 李新, 席本野. 毛白杨根系液流与水力再分配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 123-133. |
[3] |
谢欢, 张秋芳, 陈廷廷, 曾泉鑫, 周嘉聪, 吴玥, 林惠瑛, 刘苑苑, 尹云锋, 陈岳民. 氮添加促进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系协作维持土壤磷有效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7): 811-822. |
[4] |
李孝龙, 周俊, 彭飞, 钟宏韬, Hans LAMBERS. 植物养分捕获策略随成土年龄的变化及生态学意义[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7): 714-727. |
[5] |
魏春雪, 杨璐, 汪金松, 杨家明, 史嘉炜, 田大栓, 周青平, 牛书丽. 实验增温对陆地生态系统根系生物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1): 1203-1212. |
[6] |
刘丽燕, 冯锦霞, 刘文鑫, 万贤崇. 干旱胁迫对转PtPIP2;8基因84K杨苗木光合、生长和根系结构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6): 677-686. |
[7] |
张乔艳, 唐丽霞, 廖华刚, 潘露, 陈龙, 黄同丽. 多花木蓝根截面微观结构对其抗拉特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8): 709-717. |
[8] |
邹显花, 胡亚楠, 韦丹, 陈思同, 吴鹏飞, 马祥庆. 磷高效利用杉木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2): 139-151. |
[9] |
祝维, 余立璇, 赵德海, 贾黎明. 基于根系发育分级的砂壤土下成熟林木根系构型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2): 119-130. |
[10] |
高文童, 张春艳, 董廷发, 胥晓. 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性别组合模式下青杨雌雄植株根系生长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 43(1): 37-45. |
[11] |
席本野, 邸楠, 曹治国, 刘金强, 李豆豆, 王烨, 李广德, 段劼, 贾黎明, 张瑞娜. 树木吸收利用深层土壤水的特征与机制: 对人工林培育的启示[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9): 885-905. |
[12] |
单立山, 苏铭, 张正中, 王洋, 王珊, 李毅. 不同生境下荒漠植物红砂-珍珠猪毛菜混生根系的垂直分布规律[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4): 475-486. |
[13] |
岑宇, 王成栋, 张震, 任侠, 刘美珍, 杨帆. 河北省天然草地生物量和碳密度空间分布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3): 265-276. |
[14] |
孙元丰, 万宏伟, 赵玉金, 陈世苹, 白永飞.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根系周转的空间格局和驱动因子[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3): 337-348. |
[15] |
尹华军, 张子良, 刘庆. 森林根系分泌物生态学研究: 问题与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11): 1055-1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