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旭龙, 黄锦学, 杨智杰, 熊德成. 增温对植物叶片和细根氧化损伤与防御特征及其相互关联影响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2): 135-146. |
[2] |
陈保冬, 付伟, 伍松林, 朱永官. 菌根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24, 48(1): 1-20. |
[3] |
吴晨, 陈心怡, 刘源豪, 黄锦学, 熊德成. 增温对森林细根生长、死亡及周转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8): 1043-1054. |
[4] |
何敏, 许秋月, 夏允, 杨柳明, 范跃新, 杨玉盛. 植物磷获取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3): 291-305. |
[5] |
陈心怡, 吴晨, 黄锦学, 熊德成. 增温对林木细根物候影响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3, 47(11): 1471-1482. |
[6] |
高德才, 白娥. 冻融循环期间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9): 1006-1023. |
[7] |
倪铭, 张曦月, 姜超, 王鹤松. 中国西南部地区植被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6): 626-640. |
[8] |
秦文超, 陶至彬, 王永健, 刘艳杰, 黄伟. 资源脉冲对外来植物入侵影响的研究进展和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6): 573-582. |
[9] |
韩广轩, 李隽永, 屈文笛. 氮输入对滨海盐沼湿地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及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4): 321-333. |
[10] |
吕亚香, 戚智彦, 刘伟, 孙佳美, 潘庆民. 早春和夏季氮磷添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群落碳交换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4): 334-344. |
[11] |
张宏锦, 王娓.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进展、问题与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0): 1112-1126. |
[12] |
井新, 贺金生.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多服务性的关系: 回顾与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0): 1094-1111. |
[13] |
王晴晴, 高燕, 王嵘. 全球变化对食物网结构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45(10): 1064-1074. |
[14] |
胡宗达, 刘世荣, 罗明霞, 胡璟, 刘兴良, 李亚非, 余昊, 欧定华. 川西亚高山不同演替阶段天然次生林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9): 973-985. |
[15] |
郑甲佳, 黄松宇, 贾昕, 田赟, 牟钰, 刘鹏, 查天山.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6): 687-698. |